在针灸科临床中非特异性腰痛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其主要是有腰部肌肉或者韧带劳损所导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尤其是在弯腰下蹲时症状会更加的显著[1]。当前对于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效果呈现的比较慢,本次研究是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所发挥的效果进行阐述,下面主要对具体过程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针灸科进行非特异性腰痛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下是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需要经过医学诊断为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本人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传染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等[2]。现将样本划分为两个小组,其中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患者,而研究组年龄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40±2.2)岁,患者患病时间为1-3月之间,平均病程(2±0.8)月;参照组年龄32-52岁之间,平均年龄(42±2.5)岁,患者患病时间为2-4月之间,平均病程(3±1.0)月。针对以上两个实验组的各项资料作比较发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可以比较分析。
1.2 治疗方法
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方法,首先医务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测,通过腰部的X射线拍片对患者的腰部损伤程度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其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常规药物有尼美舒利片,其针对轻微、中度疼痛有一个很好的效果,每次一片,每天两次,早晚饭后吃,同时联合布洛芬进行治疗,每次1-2片,每日两次,可同食物一起服用,连续服用10d为一个疗程[3]。
为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针灸治疗进行干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痛点进行确定,针对患侧对应的穴位进行针灸,主要穴位取足太阳、督脉腧穴。针用或补或泻、针灸并用取肾俞、腰阳关、委中;寒湿腰痛配命门、阴陵泉、大肠俞;湿热腰痛配曲池、阳陵泉、阴陵泉;肾虚腰痛配命门、志室、飞扬、太溪;瘀血腰痛配支沟、阳陵泉、委中。每日可治疗一次,每次20min,针灸结束后要在此穴位点进行艾灸,连续针灸10d为一疗程[3]。
1.3 观察指标
对于通过数据分析所得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研究,首先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无不良反应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好转,些许不良反应但无大碍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没有任何好转为无效。其次针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分析主要是对患者出现的骨折、腰肌萎缩、泌尿感染等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对于医学研究的各项数据统计结果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而±主要是平均数的符号表达、标准差以(X±S)为代表的、百分数则用%表示,X2进行数据的计算、数据检测通过t,两组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均由P<0.05表达。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数据显示,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数据比较分析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显示,如: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比较分析
3.讨论
近年来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发病率高居不下,其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的男性群体之中,这些患者通常从事比较劳累、繁重的体力劳动,长时间的腰部肌肉劳损、韧带拉伤,就会慢慢的形成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需要面对长时间的腰部疼痛、行动不便,所以针对非特异性腰痛要提供妥善的治疗,继而让患者尽快的康复[3]。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显示,研究组与参照组统计的治疗效果相比较而言前者更高,证实针灸治疗可以针对非特异性腰痛提供对应的穴位疗法,使得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结果比较前者更少,可见针灸治疗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免于患者受到并发症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孙章胤, 毕宇峰, 谢思睿,等. 燔针劫刺在非特异性腰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22, 31(7):4.
[2]粟漩. 论调神健脾针灸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理论基础[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7):4.
[3]沙书娅, 张铭, 孟庆良. 基于俞募配穴法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J]. 世界中医药, 2018, 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