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价值
梅海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梅海艳,. 观察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价值[J]. 护理研究杂志,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324.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科患者康复护理中使用人文关怀对其心理的影响价值。方法:时间在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之间,研究对象为本院精神科收治的82例患者,按随机抽签原则平均分为对比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前组用常规康复护理,后者在对比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对比护理效果(含负面心理情绪评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心理情绪评分和抑郁心理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该组总满意度97.56%(40/41)高于对比组82.93%(34/41),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应用在精神科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有助于调节其负面心理情绪,提升满意度,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适合大力普及与应用。
关键词: 精神科;人文关怀;负面心理情绪;满意度
DOI:10.12721/ccn.2024.157324
基金资助:

精神科是临床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很多收治的患者都会妄想或幻想症状,一旦病症发作,其行为将会表现出攻击性,会对医护人员及其自身安全产生威胁[1]。同时,患者常常会因自知力缺失而会出现抵抗治疗的行为,对疾病控制带来不良影响。针对于此,也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康复护理方法主要是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并施以相关护理干预,但效果很难达到预期[2]。人文关怀属于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会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放在中心,对其给予充分尊重,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保障临床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并改善其负面心理情绪,提升治疗效果。本文针对82例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精神科患者实施对照研究,数据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2例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均为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且均在此阶段被本院精神科收治,按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划分为对比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前组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66±2.41)岁;后组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48.74±2.36)岁。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诊断符合精神科收治条件;一般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拒绝签订知情告知协议;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较重,无法配合研究顺利开展。

1.2方法

对比组(常规康复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和遵医行为,及时干预其冲动暴力行为等。

观察组(人文关怀+常规康复护理):(1)健康宣教。详细讲解疾病有关知识,运用视频、宣传手册、PPT、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确保患者和患者家属可以正确面对疾病,提高遵医行为。(2)环境护理。将病房内温湿度调节到舒适状态,结合其个人喜好准备病房环境,在患者入院时先带领患者和家属对病区环境进行参观了解,减少紧张及陌生感受,缓解负面心理情绪。(3)心理疏导。增强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给予充足的关心与呵护,保障其心理状态可以逐步得到改善,进而提升其遵医行为。另外在面对存在应激行为倾向会有明显抵抗情绪的患者,应当及时展开沟通与心理疏导,使之情绪逐步恢复到平稳状态,并继续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1)负面心理情绪评分:用焦虑心理情绪自评量表(SAS)和抑郁心理情绪自评量表(SDS)打分,均为20分到80分,分低,负面心理情绪轻。

(2)满意度:用院内自制满意度问卷评分,总分100分,包括满意(90-100分)、尚可(70-89分)、不满意(0-69)分。总满意度=1-不满意/41*100%。

1.4数据处理

借助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百分比)实施处理,分别使用t和卡方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负面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对比护理前,两组无差异,P>0.05;对比护理后,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负面心理情绪评分对比(分,x̄±s)截图1741069058.png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满意度对比[n(%)]截图1741069069.png

3讨论

目前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数量有逐年递增的发展状态,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较大。一般在康复护理阶段,患者往往内心更加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渴望尽早回归社会,因此也对护理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3]。然而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下,护理人员主要是将重点放在患者病情变化上,常常会都忽视其内心需求及心理状态改变情况,因此所产生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了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关怀理念,最终的护理数据显示:护理后各项负面心理情绪评分对比结果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且该组总满意度更高,P<0.05。分析原因:人文关怀在临床上,始终会将以人为本视为核心思想,并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中充分应用到各个环节,在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同时,优化护理质量。例如,首先,患者只有接受了科学、有效的健康知识普及,才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疾病,从而主动、积极配合各项临床治疗内容[4]。而在人文关怀理念下开展的健康宣教,可以让患者和其家属从不同方式获取疾病知识,进而提高其认知度,因此遵医行为也会逐步得到提升。其次,良好的治疗环境对调节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环境护理中,能够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具有更高的舒适度,在最大限度内改善其陌生、焦虑、孤独等感受,从而优化其负面心理状态[5]。最后,良好的交流沟通可以充分了解到患者内心诉求,以及为基础,在人文关怀理念下开展心理疏导,能够使患者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从而更加乐观积极面对疾病,并对疾病的恢复充满自信,因此也会使其康复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精神科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的效果更加突出,其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效果更优,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小惠,黎秀. 人文关怀康复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183-185.

[2] 蒋小妹. 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9):24-26.

[3] 闫超,吴倩,滕萌萌. 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8):145-146.

[4] 单光芹. 精神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疗效分析[J]. 心理月刊,2020,15(11):71.

[5] 闫利莎. 人文关怀理念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2020,15(6):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