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是当前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小学众多的学科中,体育是一种主要的运动形式,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基础。小学体育老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响应我国新一轮的新课改,着眼于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对教学方式的革新,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浅析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特征
因为小学体育是以小学生为对象的,所以在教学中就有了教学目标的双重性,不仅要让学生们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激情,同时也要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另外,小学的体育教学也是有针对性的,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特征来设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体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同时,教学内容要具备合理的特征,即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内容,不能给学生带来太大的负担和压力,从而导致对体育课程的厌倦,因为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体质,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促进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1.做好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仍然对体育活动充满了热情,他们渴望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然而,体育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游戏活动,它包含着对基本知识的讲解与练习,而小学生又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老师要在保证课堂秩序的前提下,适时地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在专心致志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这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老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师生之间的协作,共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第一,可将有关的游戏活动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并辅以游戏活动,辅助学校的体育教学。比如两人三足跑或者三人四足跑的游戏活动,这是一种以多人合作为主要目的的团体活动,最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好的一方为赢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竞技类的运动,在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时候,既要将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感充分地激发出来,又要注重体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关注程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运动技能训练中,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作为专业的老师,体育教师在学习体育技巧方面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老师规范的姿势中,激发出对运动的激情,在持续的实践中,也能够掌握好的运动技巧。
2.拓宽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
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体育课程具有丰富的趣味性,这是它的独特性。而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更大,老师们就能抓住这个特征,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按照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室,与体育“交朋友”。另外,还要采用运动和知识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在户外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分享我国国家运动员的成长经历和比赛事迹,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又可以使他们对每种运动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使其对体育的认识更加丰富,从而形成更多的选择。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才能真正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变革。
3.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限制与课程设置
根据小学体育的教学特征-教学适度,超过学生的身体负荷的体育活动,不但会让课堂教学丧失原有的功能,而且还会让锻炼起到相反的效果,甚至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就必须要把握好学生的体能限度,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让他们得到适度、适量的锻炼,从而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小学生年纪小,思想和思想还不够成熟,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特征,给学生们设计出挑战型项目、趣味性项目,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参加体育锻炼,让他们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也能在强烈的竞争意识的驱动下,更好地完成体育工作。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举行投篮比赛,首先指导他们做基本练习,给他们讲解动作要领,然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把理论变成动作,而有些同学三步上篮动作有困难,老师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鼓励他们继续超越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开展分层教学
在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的时候,老师们必须首先要对适龄学生的个人学情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提高他们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动适配程度。按照适龄少年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年龄和身体素质,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年龄段。在他们的体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新的学习运动重点进行合理的融合,引导各组的适龄儿童在把基本体育基础知识巩固之后,再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此外,还应该将其它体育运动学习球类运动项目加入到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中,比如学习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学习球类运动,也可以学习踢毽子、健美操等体育项目。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个性、学习需要,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增加一些体育课程,让他们从小就对各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体育运动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发展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基础。
5.以观念创新引领学生锻炼实践精神
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我们国家从建立之初就在体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我们之所以重视运动,是因为我们要提高国民体质。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应营造一个适宜的“体育精神”教育环境。通过愉快教学,引导学生热爱运动,明确学习目标,发挥运动的长处,实现身心两方面的全面发展。“快乐教学”是指在思想上、形式上和过程上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使其由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弘扬小学生的运动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总的来说,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是非常多的,要想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老师们不仅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认识,还要在对体育课程特征有足够的认识之后,根据自身的教学特征,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手段,才能使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佟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J].办公自动化,2020,25(20):26-27.
[2]王志红.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