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大部分的老师都已认识到了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因为老师自身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研究不够,使得老师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合时,常常流于肤浅,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将课程思政全面地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获得全面的人格发展,从而促进他们成为社会所需的全能型人才。
一、课程思政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融入现状
(一)教师认识程度不足
从大量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都已认识到课程思政开展的必要性,也已开始尝试对课程思政的融入进行理解,但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无法理解其内涵,造成了所开展的课程思政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体现出其教学价值。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思想,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实施情况不好
因为不同的高中化学教师,他们对课程思政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他们对课程思政的掌握也有差异,这就造成了不同的老师,他们所执行的思政的状况也不尽一样。此外,因为存在着主观原因,有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就会出现不同,他们所开展的课程思政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老师只会简明扼要地提到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要素,而没有进行系统化地实施;有些老师就会进行细致的设计,将思政元素与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融合。
(三)出现“两张皮”现象
一些高中化学老师将课程思政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手段,这种做法将会造成“两张皮”的现象,也就是化学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存在着脱轨,二者没有结合起来,这有悖于课程思政的本意。因此,老师们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思政教学观念,要明白,课程思政是一种为了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它不是一种随意添加的方法,而是一种与化学教学自然结合的方法。
(四)学生思想水平不高
经过上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具有了较强的爱国情怀和政治认同。然而,对于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素质等问题,他们还没有发展出相应的认知。所以,高中化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来实施课程思政,着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弱项,这样才能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下,更好地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的有效策略
(一)从学生出发,考虑学生实际认知
高中化学教学应认识到,“课程思政”思想的渗透应与学生的真实认识程度相适应,所导入的知识应易于学生掌握,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并与他们的学习特征相结合,渗透方式应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这意味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必须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如果只是简单地讲一遍,那将会使学生丧失对化学的探究和研究的兴趣,从而影响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影响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此外,还可以将“思政课”的理念渗透到家庭作业中去。老师们可以将上网查阅资料、书写小论文等开放性的作业进行设置,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多地进行学习,让他们能够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还能对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领悟、内化,进而再发现、再加工和再创造。
(二)从教材出发,紧扣实际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将学生们的积极性完全激发起来,可以采用设计调查与交流、辩论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寻找有关的证据,并参加到议题讨论中去,进而构建出对化学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决策能力进行培养。“课程思政”主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课程教学是基础,也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认真研读教材,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而不是不管不顾,想到哪儿便说到哪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正常开展,而且使得“课程思政”的作用如浮萍、无根无底,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紧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注重对课程知识的讲授和传授,并灵活运用思政教育方法,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从社会出发,挖掘多彩教育资源
我们所学习到的东西,都是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掘出可以让学生去探究的素材,并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问题情境,或者纠正学生对事情的固有看法,引导学生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去了解这个世界,为社会提供具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扩大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视野,立足于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挖掘丰富的资源,发掘多姿多彩的思政教学素材,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巧妙地传递给学生。比如,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从这些话题中发掘出思政的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这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思政精神
把课程思政与高中化学的教学相结合,这不仅是指在课堂上,也是指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同时,还应该让化学老师们在关注生活现实、探讨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要对学生们的课程思政精神进行培育。比如,目前,空气质量恶化,灰霾等天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解决这个社会问题,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参加对一些地方的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进行调查,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在亲身参与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都会被加强,这样他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就会持续提升。
结语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师的工作中,一定要以确定思政教学目标为基础,将思政教学融入到了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之中,对化学知识与思想道德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其思政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满足了其在各方面的学习需求,使其成为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朝霞,罗千福,徐首红.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高中化学,2019,34(11):45-50.
[2]韩国志,刘睿,关建宁.“课程思政”背景下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探索[J].高中化学,2019,34(11):56-60.
[3]尹雪娜,杨珊珊,徐丹.“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以有机化学为例[J].高中教育,2019(12):96-98.
[4]邢彦军,张琳萍,杨常玲,侯煜,刘燕.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3):269-272.
[5]安涛."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探索[J].中高中教材教学,2021(10):54-57.
[6]马丹妮."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探究[J].云南化工,2021,48(5):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