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程融合的策略
张玉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玉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程融合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371.
摘要:
在小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围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小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学生,目前,在小学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最常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应当要求所有的老师,在学科课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从而达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学科课程;融合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371
基金资助: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程融合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从调查的学校来看,城市(市)区学校主要是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而农村小学则普遍缺少。在学校中,专任老师所占比例不高,兼职老师所占比例偏高;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的教学任务很重,压力很大,而且他们还同时担任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因此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能得到保障。这种弊端,将会对学生的精神卫生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几年,在中小学的招生中,很少有心理卫生老师的职位,许多学校都以为这份工作可以让别的老师担任,这样就不用“浪费”了,造成了长期的心理卫生专业老师短缺。有些学校曾经聘请过专门的心理卫生专业老师,但后来因其它专业老师短缺,或者是校务部门人手不足等原因,又将原有的专业老师调任到其它岗位上,从而使原先的专业老师变成了“兼职”。另外,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将这门学科看作是“副科”学科,往往占据了这门学科的大部分时间,从而使这门学科失去了它的教育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师资紧缺,培训不到位,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等工作质量不高,根据调查结果,不少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老师反映出课程资源不足、课程深度训练不足、专业指导不足等“三缺”现象。由于“不会教”和“不会用”,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心理辅导教室往往被搁置,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用。再加上大部分地区和学校都没有设立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制度,没有将这一工作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这就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游离”,不能确保它的质量。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程相互融合策略

(一)深挖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目前,在编写小学课本时,编辑其实已将大量的生态性教学内容纳入课本,其首要目标就是让同学们感受到人类感情,体味到作品中蕴含的伦理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人和事物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并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改变思想,迎接挑战。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具有极高教育性的文章,能让孩子们从中领悟到许多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深入剖析课本中的内容,寻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素材,并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将教材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品行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老师要求同学们从教科书的历史知识中了解到鲁滨逊怎样在一个荒岛上艰难求生,他一定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强的性格。老师们可以从文中发掘出一些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联系的句子,让同学们去直面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去学习鲁滨逊临危不惧的坚韧不拔的性格,从而寻找更多的问题的答案,从而寻找到一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二)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很多同学可以在心中把自己的想法说的很好,但在说出来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失误,这其实就是因为同学们的心态不够强大,所以老师们在课堂上,要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对他们的心态进行锻炼。比如,可以组织口头交往活动或发言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老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为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功后,他们的心理品质也会随之增强,因此,通过对老师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

在小学课程的开设中,老师要让学生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出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和同伴的沟通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它既要关注个体,又要关注其与同龄人的互动关系。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一起把老师布置的工作做好,这样不但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在协作中提高他们的社会技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弥补,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体会到战胜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决心。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要多查找自己的问题,不要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否则他们就会有一种不公正的心理。比如,在一个接力队的比赛中,如果在一次接力队的比赛中,失败了,应该让学生去分析为什么,老师要让他们去寻找,自己在接力队的时候,自己的体质能否成为自己完成赛跑的动力,自己的体质能否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在遇到的困难中体会到自己的挫败感,并且能够意识到自己遇到的挫败感,在下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再次发生问题。

三、结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学科课程教育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通过融合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通过学科课程的渗透与融合来加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创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堂气氛。让家庭教育协助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在学科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课程的老师,必须要认识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梁红.疫情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2020(8):11-12.

[2]肖承辉.关注学生心理需要,扎实推进线上教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34):73-75.

[3]杨艳霞.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2(11):65-6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