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依据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核心素养的提升逐渐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内容。根据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对课程内容予以转换和分析,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而将核心素养转化为更优质的教学课堂,就需要生物教师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条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单元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新课标教学视野下,教师如果可以将单元教学与核心素养相融合,便可以为这一问题提出最优质的解决方案。
一、新课标对核心素养与生物单元教学相融合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教师应当紧紧把握教学方向,使整个教学活动精简化、集中化,促使学生可以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步入到青春期的发展阶段,其认知情况和心理发展逐渐迈向成熟,而面对复杂难懂的生物学科知识容易产生一定的学习疲惫感,且部分生物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感观和隐性知识,容易加重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新课标的教学培养目标十分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单元教学脉络时,应当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目标中,结合新手段、新方法,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教学课堂。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进行生物单元学习时,经常会出现零散知识整合困难、生物概念理解出现偏差等问题,而依据新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视角及学习需要,通过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更丰富的学习经验及生活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学习触动。
二、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核心素养与初中生物单元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课程基本教学标准,从多个视角上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又一教学目标,向学生打造更个性化的优质教学课堂[1]。因此,在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时,生物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学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谋求更适合新时期教学要求的单元教学目标。一方面,从课程标准入手,初中教师应当意识到为学生制定生物单元教学目标,最主要的教育功能就是要将学科中的重点知识或课程核心素养以具象化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和表达,从而让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掌握生物学科课程的教学标准和学习要求,因此将课程标准作为单元学习目标的明确点,可以使得生物单元教学目标更清晰,也更具有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特征。另一方面,从教材视角入手,教材内容的讲解与知识分析是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核心素养与生物单元教学的有效融合方式,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生物单元教学目标,可以便于生物教师掌握更明确的教学思路。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对生物单元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利用课间谈话或者课上互动等,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由此,就可以站在学生学习规律及认知特点的方向上,为学生打造更个性化的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制定这一方向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生学科核心素养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强化[2]。例如,在围绕《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单元课程进行教学准备时,教师可以先根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内容,逐一罗列出重点知识,例如细胞分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再结合学生上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中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层次,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基本功能、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等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使得后续的教学活动更具有方向感,促进核心素养与单元教学的高度融合。
(二)综合评价学生表现
依据学生的课程表现和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将此作为教学参考依据,对生物单元教学的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这是促进核心素养与生物单元教学有效融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评估时,往往都会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判断依据,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在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情况进行判断时,应当设立更多样化的评价渠道和评价机制,且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做成什么?”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指向标准,利用“如何做?”和“成什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根据已定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充分描述学生的“如何做?”。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不仅会关系到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还可以对学生后续的学科学习产生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性表现及生互动结果,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具有显著的课堂化描述特征[3]。另外,为了要回答“成什么?”这一教学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采用三维叙写的方式找准出这一教学问题的答案。依据三维叙写,教师可以将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安排等内容进行整合和评估,继而找寻“成什么?”的最终答案,并将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处理,鼓励学生主动围绕学习目标而进行各项化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以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方式完成对生物单元学习的相关任务。
(三)创设模拟教学情景
创设模拟教学情景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生物单元教学的课堂活动中去,而在新课标的指向作用下,这一教学手段的教学价值日益凸显,促进核心素养与单元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可以结合模拟教学情景的方式,给予学生更独特的课堂体验。将教学内容予以情景化、条件化转变,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扮演相应的角色,继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有方向性,根据学生的课堂化表现,生物教师即可把学生在生物单元学习中的教学成果予以具象化表达,再通过课堂展示环节,对学生的任务情景进行评价和判断,完成生物单元教学的指引和教导。例如,在《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这一单元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模拟教学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大自然中的各类昆虫、鸟类等,并以小组合作等方式共同演绎自然环境的一角,通过趣味性课堂活动逐步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探索,达到巩固学科知识、强化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依据新课标具体内容,初中生物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让学生以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尽快掌握大量的生物学科基础知识,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拓展学生学科的知识层面,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科单元教学活动与核心素养培养相融合,通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综合评价学生表现、创设模拟教学情景等手段,为学生打造质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现代化生物教学课堂,助力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佳.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探索[J].教育界,2023,(33):47-49.
[2]袁静.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高考,2023,(28):30-32.
[3]韩晴.核心素养本位的初中生物单元复习策略研究[J].智力,2023,(22):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