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沈世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沈世奇,.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杂志,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343.
摘要:
综述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应用中的优点与不足,在今后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探索有效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 急诊护理;SBAR沟通模式;护患沟通;护理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343
基金资助: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接收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患者若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较高。但急诊科所接收患者疾病种类较多,且人员流动度较大,由此增加护理难度。此外,由于疾病发生突然,患者过度担忧自身病情,在进入急诊科就诊后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明确诊断,以及时接受治疗,但急诊疾病多因突发事件如车祸、坠伤及急性感染等引起,病情存在不确定性,病情程度难以快速准确把握,要求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展开救治,由此缩减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时间。但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无论是医患还是医护之间,均需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沟通。SBAR沟通模式是个体化现况(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的简称,其中个体化状况指目前患者疾病情况,背景指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信息,评估则指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所给出的判断,建议包括对问题处理的措施或建议。SBAR沟通模式最早并非用于医疗领域,在20世纪末才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应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目的在于为患者解决安全问题,通过在有限时间内实现信息快速传递,从而顺利完成护理救治。目前SBAR沟通模式在国内外医疗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将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 SBAR沟通模式的概述

个体化现况(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简称为SBAR沟通模式,是基于证据,以解决患者安全问题为核心的一种标准化沟通模式,由4个部分即现状、背景、评估和建议组成,在急诊临床护理中使用时,S通常指代患者一般状况,B指代患者主诉、既往病史等背景,A一般指代患者现状,包括生命体征、异常检查数据等对患者病情所做出的评估,R则指针对患者目前病情应当给予何种帮助。SBAR沟通模式最早的应用情景在美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美国士兵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为确保舰艇安全而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上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Glondys B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医疗领域,在特殊复杂情况下完成医护沟通,以保障沟通的高效性及及时性,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2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1SBAR沟通模式在医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对于急诊科护士来说,沟通能力是其必备能力,也是核心能力之一,无论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还是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均需实现高效、及时、准确表达,以此提高沟通效率及质量。Shannon等首次将SBAR沟通模式用于急诊科临终关怀,通过该种沟通模式实现家属与医生之间对撤除治疗的想法勾引他,发现其可将信息简单化,以准确方式传达信息,从而确保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已有多项研究证实,急诊科临床护理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确保医护之间信息传达更为高效、简洁,由此缩短沟通时间,有利于提升急诊科救治效率。此外,急诊科常因缺乏沟通而引起护患纠纷。报道显示,在医疗纠纷起因中,沟通不畅占比最高为80%,而此类纠纷超过50%发生于急诊科。魏大琼等为促进护患沟通,在日常沟通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减少因沟通不畅所引起的护患纠纷。李红芳等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发现其相较于常规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给予患者更多尊重,并促进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能力提高。由此,SBAR沟通模式在护患或医护沟通中应用,不仅可强化有效沟通,还可减少医疗纠纷。

2.2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既往我国对于急诊护理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医学生职业技能如临床操作、理论知识等,对于沟通能力的培养尚未引起重视。研究证实,护生沟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其病情观察能力,更利于护理工作开展。但围绕急诊科工作现状可知,急诊科所收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需快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并有序收集患者信息,要求护理人员快速汇总重要信息,并报告给医生,以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及时救治患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因此,在急诊护理带教工作中,必须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急诊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李勤云等将SBAR沟通模式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发现,护士经培训后,不仅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且语言沟通能力提升。蓝玉清等将SBAR沟通模式用于临床带教,由带教教师与实习护士实现有效交流,可促进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王慧清等基于形成性评价,将SBAR沟通模式用于实习护生培训,发现实习护生培训后护患沟通能力明显提高。费杏珍等在急诊科护生带教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发现,护生沟通能力得到提高,且可提高护生对病情观察能力,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性。由此可见,SBAR沟通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人员培训,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还可增强其自信心。

2.3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对于急诊科护理工作来说,交接班是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理安全性。既往急诊科交接班常用口头交接方式,常无法满足交接班需求,极易出现差错,近年SBAR沟通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交接班工作中。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不仅可细化交接内容,还可起到规范护理工作作用,由此规范化交接班,较快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工作效率。有研究将SBAR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交接班中,证实该种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度,从而避免遗漏有效信息,促进交接班质量提高。此外,急诊科转科交接也尝试应用了SBAR沟通模式,证实其可缩短转科交接时间。但目前我国尚未有关于交接班规范内容的标准化规定。

2.4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急诊预检分诊是医院中药的医疗站点,依据科学方法,结合客观资料,以次序对患者进行优先分流,可保障医疗活动有序进行。但有研究发现,急诊科预检分诊满意度较低,仅有不到80%,其主要原因在于沟通不良。已有研究证实,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分诊正确率。也有研究发现,急诊预检分诊用SBAR沟通模式有利于缩短分流时间,从而确保患者就诊时效性。

3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护理应用中的不足

针对国内医疗现状,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护理应用中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要求较高。其次,目前尚未有用于评估SBAR沟通模式应用效果的成熟指标,且评价内容不全,多集中于比较隐患或不良事件,无法直接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估。此外,目前SBAR沟通模式的评估存在主观性,难以实现准确的客观评估。由此,需尽快发掘更为有效、直接的评价指标。其次,在SBAR沟通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医护人员应用该种沟通模式的培训存在一定不足。由此,国内应开展完整培训,以增强医护人员的沟通技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4 小结

我国急诊科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SBAR沟通模式,不仅可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丢,还可缩短预检分诊时间及交接班时间,且在提高临床带教效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该种模式应用仍存在一定不足,如尚未有成熟的效果评价指标、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及对医护人员培训不足等,需依据急诊各类疾病特点在日后应用过程中进行修改及补充,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SBAR沟通模式。

【参考文献】

[1]辛颖,韩玉萍,宋珊珊,等.焦点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室护理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2):27-30.

[2]王燕斐,张艳阳,张军.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家庭护理在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2):133-136.

[3]张春华,李丹,高佩佩.风险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1):148-15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