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研究进展
冯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冯娇,. 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杂志,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345.
摘要:
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多,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这无疑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患者群体日益庞大,科学的护理模式非常必要。多学科协作模式以循证医学为主,由多个学科共同协助,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使其血糖保持稳定,对并发症预防也很有帮助。本次研究重点介绍多学科协作模式现状及背景,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多学科协作专科护理公共卫生
DOI:10.12721/ccn.2024.157345
基金资助: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和护理。数据显示[1-2],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每年大约有1/3糖尿病患者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被戏称“富贵病”,需终身用药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很容易引起眼部、足部、神经系统并发症,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造成患者死亡,影响其生命质量。多学科协作模式是从其他科室借力,号召相关科室共同参与糖尿病患者群体管理,以此满足其多元诉求,保持血糖稳定。

1.多学科协作模式现状及背景

我国糖尿病患病群体庞大,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明确糖尿病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专业的医疗照护,在行为、生活习惯上予以纠正,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照护技能,能够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居家护理要求。该背景下,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其中,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疾病控制不理想,甚至影响疾病转归。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学者曾提出以团队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能够使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自此,在慢性病管理中成功引入多学科团队模式。各个国家相继使用该护理模式进行慢性病管理,效果显著。

早在21世纪初,有关糖尿病教育工作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普遍,旨在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使其在行为、生活方面进行自我约束,以此控制疾病进展,进行并发症预防。在后续相关研究中,糖尿病多学科协作管理被提出来,并成立相关管理团队,由内分泌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运动治疗师共同参与,旨在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心理诉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三甲医院都设立了糖尿病教育小组,由内分泌科医护人员主导,通过多学科协作,参与糖尿病患者管理及护理工作[3]。如今,慢病管理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这充分说明了在糖尿病管理及防控中多学科协作的必要性。

2.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1人员构成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员构成是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基础。而国外相关研究中并未对多学科协作的具体人员进行明确规定,成员构成一般为专科医护、营养师、心理医生、康复师。1984年,英国伯明翰儿童医院首次成立糖尿病家庭护理团队,主要服务于糖尿病儿童群体,目的是减少其因疾病、分离而产生的忧虑情绪,该团队的人员分布为营养师、医护人员、行政人员,随后又增加了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教育护士、心理医生[4]。随着国际糖尿病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医生、专家、教育护士、营养师、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家属均被纳入糖尿病患者多学科协作管理中。

我国糖尿病管理多学科协作起步较晚,人员构成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主要负责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全程护理指导。近年,这一护理模式日渐趋于成熟,始终把糖尿病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的主体,安排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参与进来,并针对糖尿病患者群体存在的并发症问题,搭配眼科、肾科、康复、心理方面的医护人员,保障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全面性的同时,又不失针对性。

2.2方法实施

在护理工作中,安排多学科协作小组的组长对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计划、培训内容予以确定。每隔一段时间,安排小组成员参与培训、考核,检验护理效果。该过程中,强调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完整性,确保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达标。每月召开小组会议,对多学科协作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改进。在医院内部,通过护理专家会诊,解决疑难病例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并实现专科护士与各科室联络护士的协同性,真正满足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5]。举例而言,联络护士负责对非糖尿病专科病房的糖尿病患者情况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倘若必要,填写糖尿病专科护理会诊单,安排专科护士到病房会诊,便于糖尿病患者及时了解自身情况,达到健康宣教目的。

糖尿病具有长期性,居家患者占比非常高,针对这一情况,需要依托家庭访视,了解个体患者情况,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使个体患者于护理团队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在多学科协作管理中,依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疾病程度、发展阶段,进行明确分工,细化护理工作,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除了疾病本身护理之外,还会分别安排营养师为患者制定食谱,安排康复师为患者提供运动指导,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糖尿病患者,还会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多学科协作护理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协作性,使糖尿病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这对并发症预防及控制疾病进展非常有效。

依据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明确该群体护理要求,实施多学科协作,能够提高糖尿病管理工作质量,延缓并发症,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3.结论与展望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协作模式极具优势,该模式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日趋成熟。未来,我们应加强社区糖尿病管理工作,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为糖尿病护理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之更加多元,为糖尿病患者群体提供规范化的护理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文芳,骆凤,尹晓燕.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20,15(21):92-94.

[2]刘宝.某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20, 23(4):373-377+399.

[3]高洁,邢永生,等.多学科团队合作糖尿病护理管理研究与策略[J].医学临床专集,2017,2(3):3.

[4]刘艳丽,钟义春,陈晓正,等.医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共同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8):105-108+112.

[5]张丽娟.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99):95-96.

作者简介:冯娇(1989-),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