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素质教育强调推动人要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观念正确是我们教育的目标[2]。由此可知,为了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就要全面落实思政教育。一是继续坚持思政课程的教育路径,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新青年,;二是要让单独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完成对思政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将其融合在其他学科课程教育当中。要坚持价值引领的同时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具象教育中落实思政思想的隐性教育。
一、信息科技课程思政概述
在初中阶段,思政课程与信息科技课程都是学生的主修学科,但教学地位以及教学任务却大相径庭,信息科技一般以增强学生信息核心素养为目标,与思政课程相比学生兴趣点更高,因此信息科技学科具备深入落实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的条件。且两者有着一定的耦合性:一是信息科技课程有一定人文特征,即信息科技教学时强调培养新时代人才,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有密切的关系,而此特征就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切入点,两者结合可以助推学生全面、长远发展;二是思政课程的目标就是激活学生的公共参与感以及政治认同感,思政传授的内容要拥有载体,而信息科技就是思政内容传递的载体,通过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和了解世界,全面完成人才培育目标。
二、信息科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缺乏更加合理的政策支持
针对课程思政学校方面出台的文件少,只是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没有可具体参照的执行标准。因此导致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缺乏更加具体适合自己所任教专业的实践性的政策文件的指导,使得在课程思政实施中比较迷茫与无措,也就使得课程思政的方向性与正确性无法得到保障,这是不利于全员育人格局的构建。
2.教师缺少教研平台,挖掘的统筹性不足
教师缺少开展思政教育的教研平台,各学科教师之间,非思政学科与思政学科教师之间探讨较少,因此也就导致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标准不一,重复发掘的思政要素也会在各个学科之间运用,如此的施策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减弱,也就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缺乏相关培训,融入的标准度不同
学校并未针对课程思政进行过专项培训,鉴于独立个体的认知不同,对于思政元素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们运用并融入课程中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层面存在的问题
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比例失调。盲目为了思政的教育效果,部分老师可能会在思政元素与学科内容的配比上出现问题,比如将大量思政元素集中灌输给学生,这不仅不会起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造成主次颠倒,还会给学校造成消极影响。
三、信息科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对策研究
(一)顶层设计对策研究
1.学校应加强政策落地
学校层面可依托“天津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董彦旭名师工作室”“天津市思想政治优势学科”进行学校导向政策制定,为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依据,把握课程思政的科学性。
2.学校应搭建教研平台
学校应借助思政应用优秀教师搭建共同体教研平台,根据教研计划开展定期的课程思政教研研讨,定期开展与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教研交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合作机制,制造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新业态。
3.学校应加强教学培训
由于课程思政处于开始阶段,教师大都缺乏核心认知,在实操上存在困难,因此学校应开展相关教育教学的培训,通过引入名师专递课堂专家,将课程思政应用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各个方面进行植入式、观摩式、直播式的多方面培训。教师只有在了解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模式后才能对整个环节把控。
(二)教学层面对策研究
1.通过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设计研究
初中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教育教学渗透的萌芽期,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要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同时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2.通过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思政感染力
教师在开展学科课程思政时,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建,结合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进行感知,做出价值判断,从而调动最近发展区完成知识的内化。结合学科特色通过情境化的设置能够更好促进思政元素的植入,让学生内化于心,这样的思政教育才有活力,才能将思政的魅力散发到极致。
总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是落实五育共举的重要举措。信息科技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设计有效的实施路径,确保学生核心素养与自育能力的有效协同。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EB/OL].(2016-12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612/t20161223_292849.html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当代江西,2017,155(11):4-28.
[3] 吴辛琼.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7):158-160.[4]刘星成,许丽萍,吴选红.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7):103-104,110.
作者简介:王家裕,男,天津市滨海新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邮编:30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