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潮州市防雷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思考
​林新杰 许培惜 王键 黄建荣 林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林新杰 许培惜 王键 黄建荣 林毅,. 探析潮州市防雷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思考[J]. 气候变化研究,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099.
摘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雷电灾害是信息时代的最大危险之一。防雷减灾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供防雷减灾服务,潮州加强了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加强了防雷气象学的普及,不断推进防雷安全管理,努力建立防雷减灾公共服务体系。面对当前对防雷公共服务系统和社会需求,防雷减灾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应更好地理解公共服务的原则,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做好防雷减灾公共服务与科技服务关系协调,充分发挥防雷减灾工作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潮州市;防雷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DOI:10.12721/ccn.2024.157099
基金资助:

引言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部地势高,南部地势低,山峰起伏,河流连绵。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每年的六月至十月是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期,因此多有大雨和暴雨天气。秋季,在北方冷空气的影响下,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天气较晴朗,降水较少,潮州进入干旱季节。在冬季,东北风或北风占主导地位,经过漫长的旅程后,来自北方的寒冷和干燥的空气减弱了很多,因此这里的冬季相对温暖。所以,夏季的雷暴天气是潮州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近年来,随着雨季的增长,雷电气象灾害的发生次数也在日益增加,而因为其本身的强大破坏能力,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严重的安全隐患。而防雷减灾气象服务科技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雷电灾害的破坏程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民财产安全。所以,为了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科学合理地建设防雷减灾气象服务科技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雷电气象的危害分析

雷电气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一般在雨季比较频发,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雷电气象的危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雷电直接撞击在建筑物或基础设施上,通过热效应力和电动力的方式,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另一方面,是雷电的二次作用,主要是雷电能量,也就是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会对用电器造成损坏,进而引发火灾和爆炸。而其具体的危害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雷电自身所携带的高压电流,往往高达数万伏,这些电流通过电线、网络、树木等传播介质,进入到用电器中,导致用电器无法正常工作出现短路的状况,并且这些电流具有非常大的热效应力,在撞击到金属物质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进而引发爆炸和火灾等情况,对人身财产安全的影响极大。

(2)雷电对电力设施的影响。雷电自身携带的电磁感应,会在雷击周围形成强大变电磁场,磁场中的电流会对变电器造成影响,使变电器温度升高,最后发生严重的火灾。其次,雷电冲击波的侵入,通过防雷设施会产生很大的反冲击力,这种反冲击力会对建筑物的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造成损坏,出现配电装置与电气线路开路的情况,从而出现严重的火灾。

(3)雷电除了会产生高强电流与热效应力以外,还可以产生机械效应和静电感应,由于雷电自身的能量较为庞大,运行速度还很快,在撞击到物体时,会产生非常巨大的机械效应,导致被撞击物出现损坏变形、爆炸崩溃等现象,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并且雷电自身携带的静电感应可以通过导体,产生一种与雷电性质相反的电荷,从而出现电压增高引发火灾的情况。

2.防雷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2.1防雷减灾意识淡薄

虽说人类不能避免雷电的产生,但是可以借助于防雷装置等措施抵御或者降低雷电造成的危害。尽管潮州市气象部门利用各种方法在本地区加大了对雷电防御工作的宣传,但是仍旧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防雷意识淡薄,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过程中,往往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甚至一些防雷装置的质量不达标。另外,还有一部分防雷执法人员根本没有全面了解相关的防雷法律法规,在实际执法中,未根据要求加大惩处违法案件的力度。还有部分管理管理人员根本不服务上级部门的管理,不仅增加了防雷执法工作的难度,还阻碍着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

2.2政府对防雷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虽然建立起了一系列与防雷减灾气象服务相关的规章制度,政府部门中的部分领导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本地经济建设上,对于构建防雷减灾气象服务体系重视程度不高。再加上与防雷减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甚完善,不利于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开展。

2.3技术力量薄弱

结合潮州市防雷人员队伍的实际建设,技术力量薄弱也是防雷减灾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问题,应引起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从管理体制,学历分布和人员年龄结构等方面看,潮州防雷人员队伍的建设存在问题:首先,缺乏受过高度教育和培训的复合式高素质防雷技术专业人员,并且人员配置相对较小且年龄分布不均;由于人员,管理制度等的限制,潮州缺少了解雷电防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次,防雷技术人员在防雷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上都不胜任,水平较低,很难做好防雷图纸审查,雷电风险评估和竣工验收等的工作。

3.防雷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3.1优化防雷减灾气象服务组织机构管理

建设防雷减灾气象服务体系时,气象部门要针对防雷减灾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合理完善自身的组织架构,增强防雷减灾气象服务机制的全面性,如各地气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以及防雷减灾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在机构下设置雷电气象检测中心、雷电信息预警预报发布中心、信息中心、雷电气象灾害防治办公室等机构,建立从信息监测到信息分析,再到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组织结构构建,提高雷电气象灾害预防的实时性。

3.2加强科技创新研究

要充分发挥防雷减灾科研机构和技术研究力量的作用,重点加强对雷电监测预警技术中技术、防雷装置设计评价、雷击风险评估、雷击事故分析等方面技术难题的研究。潮州市气象部门还需要加强与有关高校、企业科技,科研机构等的交流与沟通,以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服务的时间。此外,有必要组织培训和引进人才,并将培养作为重点,加强高水平的防雷专业人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科研和服务方面的人才素质,为潮州市防雷减灾工作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3做好防雷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做好防雷减灾社会宣传工作,积极鼓励有关部门编制和出版与防雷有关的科普书籍或音像制品。气象部门应当在农村,学校和社区加大防雷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组织各种形式的防雷减灾安全知识培训,并通过特殊的安全生产活动,在社会上普及防雷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雷减灾能力。

3.4协调好防雷减灾公共服务与科技服务的关系

防雷减灾公共服务事业与科技服务不无关联,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科技服务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防雷减灾公共服务事业的进步,而防雷减灾公共服务事业又是实现科技服务兴旺发展的前提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只有达到统一的认识,坚持把社会公共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结语

防雷减灾是地方气象举措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必须始终坚持防雷减灾,安全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把防雷减灾作为重要的工程项目积极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投资的年度计划。健全防雷减灾安全管理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防雷减灾安全生产运行机制,进一步促进潮州市防雷减灾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秀梅, 崔倩. 防雷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思考[J]. 农家科技, 2017, 000(011):185.

[2] 董彤, 张瑾, 李超. 抚州市防雷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19, 039(024):114-115.

[3] 王卫康. 杭州市农村防雷减灾管理体系建设思考[J]. 区域治理, 2018, 000(001):106.

[4] 马学丽. 试论气象防雷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J]. 农家科技旬刊, 20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