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践
陈善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善林,. “工匠精神”与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践[J].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34.
摘要: 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敏锐创意、精雕细琢、不断精进的意识和精神,而后者正是工匠精神的内在特质和核心要素。以开州区职教中心为例,通过以课堂为切入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启蒙;以活动为载体,实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以专业课程为核心,实现工匠精神与双创能力的融合;以实践为支撑,促进创业项目落地等举措,使“工匠精神”和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取得较好的成果成效。
关键词: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7234
基金资助: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众创空间平台的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30-251)研究成果

一、“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背景及依据

(一)实施背景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我国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后众多高校纷纷制订方案,开展双创教育,各级政府也出台了支持政策,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当前,双创教育的研究主要阵地在高校,而中职学校进展相对滞后,对其研究也较少,我校双创教育起步于2016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建设无标准参考、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紧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匮乏、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够,常规化运行困难等问题。

(二)理论依据

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是 “双创”人才的优良基因,中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在本质内涵与实践内容等方面高度契合。

1.“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的本质内涵相通

在中职“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敏锐创意、精雕细琢、不断精进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而后者正是工匠精神的内在特质和核心要素。真正的工匠,虽然恪守行业规范和专业标准,但绝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因此,“双创”人才需要工匠精神内核作支撑,工匠精神以“双创”人才为推手,两者是互有交叉、相互支撑的统一体。

2.“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的实践内容统一

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创型”人才的实践内容上看,创新创业精神只有通过具体的创业实践才能内化为创业者的职业素质。工匠精神培育必须要与实际工作联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中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和价值。

二、“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基于以上背景以及“工匠精神”与双创教育的天然关联,我校作出积极探索。面对认知能力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要注重创新创业培养的层次性,不搞“一刀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确定双创教育的不同阶段的目标。在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学校和社会的联动,需要学校和社会实践平台的支撑。基于此,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创设了“3+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以课堂教学平台、第二课堂(双创教育活动)平台和校内外实践平台构建了双创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的“三平台”,同时将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通识性、专业式、体验式“三层次”。

(一)以课堂为切入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启蒙

面向高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基础》两门必修课程。有意识地将双创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中,让学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创新创业视野之门,还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拓宽发展方向。

(二)以活动为载体,实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教育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对于丰富的校园文化的需要,营造了浓厚的双创教育氛围,又能在活动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寓教于乐。一是定期开展多样的双创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沙龙;举办“先进企业文化、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邀请创业成功人事和企业家进学校,进行双创教育专题讲座。二是组建校友宣讲团,开展校友巡回宣讲会。收集优秀校友信息,组建校友宣讲团,定期组织开展校内外宣讲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心。三是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开展创新创意国际互动交流活动。邀请重庆大学等高校的留学生到校与我校学生代表共同开展创新创意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学生视野,促进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双创氛围。

(三)以专业课程为核心,实现工匠精神与双创能力的融合

一是兼顾专业的特点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特点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实训组织注重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精神培养的同时,养成吃苦耐劳、注重细节、敢于创新、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二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的系统整合,收集整理创新创业项目及案例资源,拓展学生思维。三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工程创新人才为在校学生上课,将他们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学生分享,从而使课程体系既适应专业教学需要,又满足双创教育要求。

(四)以实践为支撑,促进创业项目落地

针对有创业意向的高三学生,组织专门的创业团队,在校内外创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创赛、实习、游历企业、自主创业等真实项目的经历体验进行创业实践,促进创业项目的孵化落地。

三、“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成果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成效。一是开发了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材及配套资源;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等双创课程;录制了创新创业网课超过100节。二是积极开展中职阶段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成功申报5项市级以上创新创业教育课题。三是师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超过十项;成立教师创新研发团队,并获得8项国家专利。四是成功孵化企业20家以上,进行培育孵化企业有近十家。

通过“工匠精神”与双创教育融合实践,在学校营造了浓郁的双创氛围,激发了师生的双创意识,提升了师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形成了双创教育工作的新机制,逐步构建了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符合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涛.创业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孙寿贤.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陈刚,张莉莉.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管理观察,2019(26):142-143.

[4]张洪锋.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困惑分析——以阜阳市中等职业院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44):12-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