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预防接种在我国婴幼儿中普遍多见,由于儿童年龄低,身体各方面正处于发育时期,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因为病毒细菌的侵袭而诱发儿科常见病,比如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等等,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成长[1]。而疫苗预防接种是我国一项最基础的医疗政策,在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保障作用[2]。通过接种疫苗,能够在增强儿童免疫抵抗力的同时降低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但是现阶段儿童预防接种疫苗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这导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始终居高不下,容易影响儿童接种依从性,甚至引起医疗矛盾[3]。故而加强安全护理,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风险,极为重要。本研究纳入100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干预对象,观察并探讨了安全护理作用,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00例预防接种儿童的纳入时间为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按抛掷硬币法,将之随机纳入参照组(n=50)、安全组(n=50),参照组28例男童、22例女童,年龄1-6岁,均龄(3.59±0.54)岁;11例接种百白破疫苗、13例接种水痘疫苗、15例接种麻疹疫苗、11例接种乙肝疫苗。安全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1-7岁,均龄(3.61±0.52)岁;10例接种百白破疫苗、15例接种水痘疫苗、12例接种麻疹疫苗、13例接种乙肝疫苗。两组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创建个人预防接种档案,接种疫苗之前全面检查儿童身体状况,并认真记录检查结果,排除接种禁忌症。接种之前强调准备事项,接种之后讲解不良反应处理技巧。完成接种后留观半个小时,确定儿童无任何不适之后,才允许其离开。
安全组则在常规护理同时进行安全护理,以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包括(1)加强接种管理。深入分析预防接种期间最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调整预防接种流程,规范接种操作;接种前加强对接种人员的培训,定期考核接种护士的业务能力,促使其不断加深安全意识。(2)优化流程。对于前来接种的儿童,尤其是重名的接种者,为了保障预防接种安全,在接种大厅门口设置预检分诊台,专门负责询问儿童及其家属,有无过敏史及与接种的疫苗的相关禁忌症等,填写本次接种的疫苗,发放号码牌,引导儿童及其家属在候诊室等待接种,要求号码牌上明确标注疫苗类型、名称、针剂以及儿童信息等,方便接种护士认真核对。(3)规范存储。有专人负责疫苗的存储管理,每天详细记录疫苗的出入库情况,定期清点库存,严格按照要求存储疫苗,检查存储环境的温湿度以及疫苗有效期,对于近效期的疫苗在警示牌上标明疫苗种类、厂家、批号,效期等,并在相应的疫苗上贴近效期标识,避免使用过期疫苗。根据疫苗批号、类别、存储方式进行分类管理,每日两次查看冰箱中的温度,做好记录,并与哲琴冷链云中显示的温度相比较,无误差后,认真做好温度记录。定期对冷冻室进行除霜,保障冰箱冷冻环境的正常运行。(4)环境管理。每天对预防接种环境进行两次全方位清洁,每次接种完成后用紫外线消毒半个小时,使环境处于无菌状态;墙面颜色以粉色、蓝色为主,配以卡通图案,使用暖光灯,从而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接种环境,以提高儿童接种依从性。(5)加强核查。接种前后进行双人核查、填写,保证信息无误;根据三查七对一验证的要求,在接种前检查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接种禁忌症,发现儿童家长容易忽略的细节;查对疫苗接种证,检查疫苗的种类、批号、有效期等是否与接种证及接种电脑一致;及时向上级反馈来源不明、不能识别包装;若是检查发现疫苗瓶破损或裂纹则废弃并写明原因,认真观察药液性质、剂量、颜色有无异常改变;注射器使用之前也要认真检查一遍,确保完好无损、刻度清晰,谨防漏气。接种护士面对儿童时,再一次重复核对,重点观察接种部位皮肤有无硬结、瘢痕等,若有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必要时暂停注射,待到儿童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之后再考虑接种。(6)安全讨论。负责接种事宜的所有医护人员,阶段性进行工作总结,分析本阶段存在的不良反应,与上阶段的工作进行比较,查找原因,继续优化、不断改进,发现并及时解决预防接种问题,保障儿童接种安全。
1.3观察指标
疫苗预防接种过程中观察儿童有无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硬结、皮肤瘙痒、发热、恶心、肿痛等等。
1.4数据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安全组、参照组所涉及的临床资料均采取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均满足正态分布,观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属于计数资料,两组之间进行x2检验,表示为例(n)、百分率(%),测定结果以P值表示,当P值<0.05时,说明检验结果有差异。
2.结果
安全组50例儿童之中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占6.00%;而参照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占14.00%。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表1安全组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讨论
随着预防接种广泛普及,公众对预防接种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接种过期疫苗等负面新闻频发,致使部分家长心存疑虑、担忧,加之护理不当以及对接种所致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宣传不到位,导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高发,不仅影响着社会公信力,阻碍着疫苗预防接种的广泛普及,而且还严重影响着儿童接种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4]。所以,规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大力宣传科普不良反应处理技巧,以保障儿童接种安全,社会意义重大。
本研究随机对照,结果安全组局部硬结、皮肤瘙痒、发热、恶心、肿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参照组18.00%(P<0.05)。说明安全护理可以规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在儿童接种过程中贯彻落实安全护理,加强对接种护士的技能考核,优化接种环境,改善接种流程,规范疫苗的存储管理,能够提前规避安全隐患,提高疫苗管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5]。若出现局部硬结、皮肤瘙痒、发热、恶心、肿痛等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多数是轻微的副反应,可以加强护理,减轻症状,比如局部皮肤硬结,可能与药液吸收缓慢、注射位置表浅等因素有关[6],此种现象很正常,无需过度担忧,通常也不需要特别的处理,若是硬结较大,可以考虑局部热敷。皮肤瘙痒难耐,可在医生指导下外涂抗过敏的药膏或者是口服抗过敏药物。若出现恶心、眩晕,则平卧静养,摄入清淡饮食,多饮水,同时给予心理安慰,改善儿童精神状态,可以避免心理精神因素导致的心因性反应。若是局部轻微肿痛,一般1-2d便可以慢慢减轻,如果肿痛难耐,可以遵医嘱热敷,饮用糖水,有规律作息,充分睡眠,避免强烈运动,避免摄入辣椒等刺激食物,禁止用手触摸针眼;日常穿着要宽松,可以减轻对局部摩擦所致的不适感[7]。
总而言之,安全护理具有重大作用,值得在预防接种儿童中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黄凯,段良松,刘晓峰,等.2011—2018年郴州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09):1086-1088.
[2]钟莹,练文玲,钟慧斌.无缝隙护理在社区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238-239.
[3]许建玲,李晓侠.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8):183-185.
[4]杨来宝,周翠萍,肖绍坦,等.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6年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特征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32(01):57-61+65.
[5]陈白菜.预防性护理在减低乙肝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5):93-94.
[6]史鲁斌,姬艳芳,杨建辉,等.2011-2016年河南省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02):180-184.
[7]刘燕.减少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