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属于临床上的关键性科室,日常科室内接收的患者数量众多,由此产生的护理投诉、护患纠纷数量也较多。为有效改善这种不良现象,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在实际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管理中,应注意对管理方法做出调整与改善,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方式[1]。而层级管理是新时期临床护理管理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比的方式探讨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106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患者都因疾病情况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53例,患者年龄在21-66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43.7±2.9)岁,患者中接受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34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15例,子宫切除术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53例,患者年龄在20-66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44.1±3.2)岁,患者中接受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33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16例,子宫切除术4例。对两组妇产科患者的手术情况、年龄等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性差异,对最终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较小。
1.2方法
在此次针对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所采用的护理管理方法存在不同,其中对照组妇产科患者在进行临床护理时,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在护理管理中主要分为白班、夜班,每个班的护理人员统一负责科室内的护理工作,用药护理工作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2]。观察组妇产科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则实施应用层次护理管理方法。在该种护理管理方法中,主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出明确。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情况作出评估,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然后根据护理人员各自擅长领域,明确其应对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分别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科室内妇产科患者的护理,通过这种具有层次性、明确性的护理管理,从而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提升,带给妇产科患者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3]。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患者护理投诉率。统计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期间不满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提出的投诉。(2)护理满意度。在患者离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3)考察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综合成绩。主要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历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相关数据信息都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应用n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当P值低于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投诉率
从患者护理投诉情况统计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护理投诉率为2(3.77%),对照组患者护理投诉率为7(13.21%),观察组患者护理投诉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2.3比较两组患者对应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综合成绩
从对两组患者对应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综合成绩考察结果来看,观察组综合成绩评分为(89.2±8.1),对照组综合成绩评分为(68.5±7.6),观察组综合成绩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以往妇产科护理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体欠缺对工作的具体明确,以致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整体护理质量较低,而层级管理方法更加注重对患者工作职责的明确以及考核评价,对护理人员工作起到较为积极的督促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升临床实际护理效果[4]。
参考文献:
[1]金鹏.分层级管理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6):571-572.
[2]孙敏.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0):80+82.
[3]廖晓英,蒋芳芳,王珊珊.基于病例分型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55-56.
[4]张春燕.护理绩效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3082-3083.
作者简介:马文华(1988.12)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职称:护师;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