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疾病,也是慢性精神疾病,患者会在思维能力、感知觉、外在行为和情感功能上出现障碍,有发病缓慢以及复发率极高的特点,患者也渐渐失去了社会功能,有显著的精神症状表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伴随着患者[1]。对此,要在提供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加用心理护理干预,以此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与护理人员关系更加友好、和谐,拥有强烈的抗病信心,努力适应新环境以及新社会角色[2]。故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护理运用价值及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医院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时间段内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用于组别划分,分成两组。对照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该组患者年龄数值处在21-65岁间(41.55±5.43)岁,研究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在22岁到63岁(40.99±5.20)岁,通过比较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患者处在精神稳定期;患者有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患者为我院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处在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的女性;存在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管理好患者的个人安全,全天看护患者,并提供饮食以及运动方面的指导。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认知化心理护理:每周进行三次,每次护理时间为半小时,可通过短视频或者是图文结合的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使他们正视对待自己的病情,消除病耻感。引导患者主动诉说自己真实想法,可通过谈话等手段,强化患者认知,改变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②共情化心理护理:强化护患交流,始终持有同理心和患者交谈,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说一些“我明白”、“我理解你”、“我知道你的痛苦”等共情语言,避免刺激到患者。③亲情化心理护理:每周开展一次,每次的护理时间为15分钟到60分钟之间,具体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要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到心理护理中,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尽快回归家庭。同时,组织患者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愿意与他人交流。④放松化心理护理:可为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让他们放松身心,排除杂念,将一些美好的事情,畅想美好的未来,重新形成生活的希望。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幻觉、妄想状况展开评定,评估使用Miller量表,该量表为0-10分,分数高低和幻觉、妄想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SDSS量表用于社会功能缺陷问题评估中,该量表满分330分,得分越高,说明缺陷问题越严重。
在评定心理状态时,本次研究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高低,和不良心理情绪的高低呈反比。
1.4 数据处理
本次临床试验在SPSS 26.0系统中分析,计量资料指标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n %)表示,使用T值、X2检验,结果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幻觉妄想症状、社会功能缺陷评分
护理前研究组患者Miller评分、SDSS评分分别为(7.30±2.16)分、(22.74±3.18)分,对照组Miller评分、SDSS评分分别为(7.32±2.16)分、(22.75±3.19)分,比较可知P>0.05;护理后研究组Miller评分、SDSS评分分别为(4.53±1.03)分、(10.53±2.01)分,对照组Miller评分、SDSS评分分别为(6.15±1.75)分、(19.67±2.90)分,比较可知t值分别为4.3697、14.1880,P值均<0.05。
2.2心理情绪
相关指标相比,护理前两组差别不大,P>0.05,SAS、SDS水平更低的是护理后的研究组,和护理后的对照组相比P<0.05,表1为全部数据。
表1 心理状态两组比较(x̄±s,分)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有病程时间长以及反复出现的特点,单一运用药物治疗方案,难以彻底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降低,要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3]。常规护理仅会提供基础化护理服务,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但是未能照顾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因此一些患者的焦虑、抑郁表现未能缓解,时常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刺激[4]。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会解决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问题,并促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消失,让患者处在最佳的身心状态[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分别护理后得到以下结论:护理前幻觉妄想症状、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通过护理后研究组的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
综上所述,建议对精神分裂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会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表现,加快患者精神症状的消退,且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张玉青,王春霞.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全病程管理模式联合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 [J]. 心理月刊, 2023, 18 (24): 100-102.
[2]王博,韩超,张翔,等. 整合式心理护理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 50 (06): 1535-1538+1549.
[3]陈惠萍,邹金周. 基于时效激励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 9 (10): 115-117.
[4]戴丽辉. 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 [J]. 慢性病学杂志, 2023, 24 (10): 1593-1595.
[5]陆金红,戴春兰,沈秀兰. 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团体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 心理月刊, 2023, 18 (15): 107-10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