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正如这句话所说,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名学生健康、幸福地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可塑性也比较大,进行德育工作能给学生以方向指导,让他们在一条正确的路上走得更稳。班主任是学校建设的关键,要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推动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得到提高。
一、德育教育关联生活,引起学生认知共鸣
道德教育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是现实生活的理想体现,同时也是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想的事情联系起来,在认知上产生共鸣,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把所学的道德教育思想运用到现实中,实现由知到行,由行到行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道德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能够发现人生,感悟人生,践行道德教育。
比如,在平时的道德教育工作中,我通过语言表述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的德育情景,也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包罗万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肥沃土壤,比如,在学校里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在家里孝敬父母,做家务,在社会上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等,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以这个为起点,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如“讲文明,树新风”、“三月学雷锋”、“道德大讲堂”等,使同学们在由知到行,由行到思,逐渐领会了生活化德育的深刻含义,并以此作为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方向指引。
二、加强校园建设,创建德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环境。在学校内部,要强化学校内部的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成长方向得到更好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夯实自己的发展根基。同时,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可以从周围的事情或者周围的环境中去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例如,在班级的墙壁上,老师可以挂上一些励志的海报,名人名言,让同学们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中,增强自己的思德意识。另外,老师们也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张贴“不准吵闹”、“保持安静”之类的标语;在草坪和花坛设置“爱护花草”、“注意脚下”标语;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工具,对“好人好事”、“凡人善举”等进行经常性的报道,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和课堂文化,使思德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三、设置合理教学目标,符合学生成长规律
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他们的思维和智力能力发展缓慢,道德教育理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他们对许多事情的了解还比较少。因此,学校要重视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学生自己的成长特征,从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来判断学生的成长特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协助与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方法与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特有的思考与学习能力。
比如,在设计主题班会《关心你,爱护他》时,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针对“让外公外婆开心”、“伸出爱的手”、“我的父母”、“我的邻居”等内容,让学生们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原则,并培养出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定。因此,在课堂之前,教师可以将本节课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告知学生,比如第一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爷爷奶奶为家庭所做的一切,从而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同时也要向老人表示自己的孝顺之情。因此,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这种良好品德的培养也是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的。
四、根植优秀传统文化,提振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因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道德教育中,既能在横向上扩大道德教育的广度,又能在纵向上加深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不知不觉中被培育出来。因此,在进行小学德育工作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来进行,以提高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比如,在平时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我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典籍里的中国》、《中华好诗词》、《国家宝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顺应了新时代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天下苍生谋幸福、为后世造福”的使命担当,符合新时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爱国情怀,与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可行性和优势。
五、积极强化学校和家庭二者的教育互补性
在小学道德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协调配合,对于充分发挥小学道德教育的价值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要想改变目前家庭道德教育缺位的发展状况,一方面,在学校层次上,要注重家庭道德教育的实践价值,把这种工作思想传递给学生;在学校层次上,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设立家长邮箱等方式,组织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家长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家庭道德教育。在同时进行家庭和学校道德教育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角色和身份,学生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交流,制定适当的德育指导方案,培养学生的三观。另一方面,双方也可以在自己不容易完成的德育工作中,互相交流工作内容,以促进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
总结:总之,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下,有效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既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是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对此,班主任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运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方式,保证德育的实效性、多元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具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荆超,荆晓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的融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
[2]王腾.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科幻画报,2021(03)
[3]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8(9):225.
[4]郭雪梅.浅谈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