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
丁建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建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J]. 中国教育探索,2024.3. DOI:10.12721/ccn.2022.157022.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构建道德情感氛围、采用情感教育、进行行为规范引导和开展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意识,提高其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问题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将数学素养与小学数学课程相融合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22
基金资助: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向,为德育的开展开辟新路径。教师应通过在课前分析解读教材内容,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专业培养,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把道德规范贯彻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中去。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对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对培育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不少学生存在学习压力大、社交困扰等问题,而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最终造成整体的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数学素养难以提升。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开展正向的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并采纳教师的建议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全神贯注地听讲,利用课余时间弥补自己的短板,在夯实数学基础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

(一)植入情感,营造和谐的德育渗透氛围

道德情感氛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言行和教学方式及手段的运用,创设积极向上、和谐稳定、感性温馨、理性严谨的教学氛围,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的道德情感,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体现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小组合作、游戏比赛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友爱,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教育。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醒学生注意道德规范。教师可以采用“数学思维导图”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在建模中制作知识思维导图,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成果展示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润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再如,在讲授小学数学“三角形”这一课时,给学生讲解高斯如何在贫穷的家庭条件下,发现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法的故事。通过听完这个故事,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以高斯为自己的楷模,在提高学生实践应用数学理论的能力的过程中,将学生良好的品德发展起来。

(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识

教师可通过具体的言传身教、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行为规范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道德的价值,形成健全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领悟数学知识所包含的道德和价值,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行为规范、课堂规则、作业要求等方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规范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实践体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参观实验室、观察科技现象、亲自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包含的社会实践和道德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外实践、科技创新活动、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社会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知使命、懂担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言传身教,培养学习习惯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教师与学生的接触非常频繁,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的面积》的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小羊吃草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拴在树上的小羊能吃草的最大范围是多少?”以此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圆的面积的计算问题。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借助动画展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唤醒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印象;再结合视频内容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并在回顾旧知识期间培养学生转化思想,明确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使用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的方法;最后组织开展探究活动,与学生一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借助平分圆的动画还原学生的探究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地理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并且在他们的学习中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法。

三、结语

数学学科的本质是研究数量、空间、结构和变化等问题,并提供基本的思维框架和方法。德育则是指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数学教师将德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颇有助益。

参考文献:

[1]刘颖,张萌,刘莉莉.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参考,2020(13):71-72.

[2]张霞,王浩然.小学数学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渗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5):55-57.

[3]杨超.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析[J].初中教育研究,2021(1):58-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