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是儿科比较常见的疾病,肺炎患儿会出现突发憋喘的现象,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情况,直接危及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在临床上综合胸部物理护理方式可行性高,通过对胸部进行干预,从而缓解不良反应。为了分析综合胸部物理护理管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接受的60例 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之后分析效果,详细数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的60例 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进行的是综合胸部物理护理方式,护理后分析效果。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1.5±0.45)岁。干预组男性 17例,女性 13例,年龄 4个月-4岁,平均年龄(2.47±0.41)岁.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对数据分析和总结。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式,室内保持合理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细菌性患儿需要单独安排病房,单独安排病房,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让患儿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营养均衡,避免出现呛咳的现象。针对无法进食的患儿,可采取滴管喂奶的方式,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1]。
干预组给予的是综合胸部物理降温方式,详细如下:
(1) 拍背护理
每隔一段时间翻身拍背,能预防小孩肺内分泌物堆积并改善受压部位肺的扩张。轻扣背部应由下而上,由外向内轻扣,使小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利于痰液排出。
(2)清除分泌物
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不易吸出的,可以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合理吸氧。避免噪音,湿化空气并保持空气清新。
(3)叩击
患儿保持头低位100-150,选择合适的叩击器,对体重比较轻的患儿,操作者采用中指抬起叠放并拢进行叩击,叩击的顺序由肺叶下部向上,由外侧内向,以手腕的力量进行叩击,叩击频率100-200次/分,持续5分钟左右。
(4)震颤
操作者绷紧手部,手掌紧贴患儿的胸部,在呼气阶段进行,向下震动手臂持续整个呼气期,每次操作重复6-7个周期。年龄小的患儿仅用几个手指叩击即可,避免在肋弓缘处震颤。
1.3指标分析
(1)分析和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几率;
(2)分析和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正态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分析和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几率
分析和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几率,其中干预组的并发症几率是3.3%,对照组的并发症几率是3.3%,数据分析可知,干预组的并发症几率低,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0,x2=6.69),详细数据分析如表1:
表1: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几率对比
2.2分析和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
其中干预组的满意度是93.3%,对照组的满意度是70%,干预组的优势显著,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分析如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分析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儿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四季均可发作,在临床上需要及时进行干预[2]。
随着临床护理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综合胸部物理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在护理阶段,要求操作者主动进行操作,切实落实到治疗中。胸部物理治疗以叩击和震动体位为主,能帮助患儿排出痰液。通过叩击操作,从肺部到气管-支气管,有节奏的震动,从而让肌肉收缩,帮助痰液排出。常规护理方式以湿化呼吸道为主,虽然降低了痰液的粘稠度,但是不能让痰液排出,容易聚集在支气管,咳嗽症状无好转趋势[3]。
干预组的并发症几率是3.3%,对照组的并发症几率是3.3%。其中干预组的满意度是93.3%,对照组的满意度是70%。干预组的优势显著,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临床上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患儿采取综合胸部护理管理方式,其效果明显,能改善临床各项指标。
综上所述,综合胸部物理护理管理方式以患儿为中心,通过合理的胸部物理护理方式,改善患儿的各项不良指标,促进患儿恢复,因此该护理方是值得借鉴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周晶晶,崔蕾,刘婷婷.综合胸部物理护理管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04):538-540+544.
[2]张衡.小儿早期预警评分在小儿重症肺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及护理管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6):910-911.
[3]单蕴萍,郭珍珠.在小儿重症肺炎病情评估中利用小儿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价值与护理管理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