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它的宗旨便是让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积极地生活进而实现自身价值。但由于各种压力和生存条件所限,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漠视生命的事件是层出不穷:高三学生弑师,清华大学吴谢宇弑母,某中学学生因失恋而跳楼……一桩桩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让我们原本和谐平静的校园充斥着一股血腥。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得不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我们的教育何去何从,我们的生命教育是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课堂只留下了教师与学生们朗读课文的声音,一遍又一遍,仿佛要将每个字刻在脑中借以应付未来的一场场考试,又或者是只有教师一人对着讲台桌下一张张渴望求知的面孔,按照准备好的讲课稿逐字输出,课堂上除了教师讲课的声音便再也听不到学生们探讨的声响。简言之,传统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种种弊端。而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开启了素质教育,语文课堂也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们的思想情感的启发,启迪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因此,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提省小学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增添课堂的光彩,开拓小学生们的视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实现真正的寓教于学。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教育观念,强化生命教育意识
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念。教师是生命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其具备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念,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接受到积极向上的生命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生命观,把握生命教育契机,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第二,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教材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仅要形成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念,还要养成良好的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对此,学校要定期考核语文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举办生命教育知识讲座,让教师汲取成功的教育经验,反思并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者外派教师到生命教育较为成功的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返校扩散,促使教师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
(二)创新教育途径,丰富生命教育内容
第一,深入解读教材,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而且体裁多样,内容涉及领域较广,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生命教育。教师在备课环节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有效开展生命教育,促使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对生命充满敬畏之心。例如,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美丽可爱而又渺小”“资源的有限与面临的枯竭”“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教导学生善待地球、珍爱生命,精心保护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第二,利用实践活动,丰富生命教育内容。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前安排学生准备活动素材,如制作有关热爱生命的手抄报,搜集、整理与生命相关的故事等,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课前的成果,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准备的相关素材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三)优化教育手段,拓宽生命教育渠道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认真反思课堂教学,大胆革新教学模式,拓宽生命教育渠道,及时渗透生命教育。
第一,激情导入,营造生命教育氛围。教师要重视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需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教材《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播放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视频片段,同时深情地讲述:这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的片段,茫茫草海望不到边际,在每块草皮下面都有可能是深不见底的泥潭,气候恶劣,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冰雹骤至,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最终胜利会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就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感人故事。这样可以营造生命教育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进一步拓宽生命教育渠道,全面提高生命教育质量。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实践生命教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人物精神,从而升华对生命的认识。例如,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泛读、选读、跳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尤其要对课文后半部分进行精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教育实效。
第三,在写作中学会善待生命。写作教学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全国疫情防控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志愿者对生命的珍视和捍卫,然后指导学生以“珍爱生命”为话题进行写作练习。在写作教学时渗透生命教育,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启发学生,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趣味盎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3-8.
[2]秦思思.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陈帅.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