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81名同期住院的受压伤病人为对照组。入选条件:①根据《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的有关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了一般情况和局部皮肤情况的评价;②血清白蛋白35-51 g/L,但未出现营养不良或贫血症;③住院15天以上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3.9;④由于长期躺在床上,使用了医疗器械而导致的损伤;⑤简单心理状况评定量表(massive signal definition, MMSE)评分≥24;⑥蒙特利尔(Montrellist Capacitive Scale, Montrellist Capacitive Scale, MoCA);⑦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并能与他人合作,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⑧病人及家人对此项试验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并签署相关的书面同意;⑨此项实验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和认可。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胃食道反流及肠炎等其它并发症;②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③压迫伤部位有明显的感染率;④不可分期的深部受压迫的受损者;⑤骨隆凸、关节及周边皮肤有红斑、红疹或疤痕的患者;⑥空腹葡萄糖大于6。1毫摩尔/升的糖尿病患者;⑦意识不清晰,不能交流的人。结果:该组男性29例,女性10例,男性29例,占74.36%,女性10例,占25.64%;体重指数(25-72±4-29).对照组男性27名,男性占64.29%,女性15名,男性占35.71%,女性平均年龄为55.67±5.27;体重指数(25.67,0.468)。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护士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给予病人翻身、叩背,在病人的长时间压迫部位用棉垫进行防护,防止仪器长时间与病人的皮肤直接接触。如果出现了压迫性伤口的恶化,要立即向医师汇报,在医师的指示下做好换药和预防措施。
1.2.2对两组患者按不同的时间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压力损伤的护理。①阶段1:皮肤完好,手指压不变白的红斑,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热、麻木,触摸皮肤会有剧烈的疼痛感觉。护理:在适当的时间内,指导或帮助病人翻身,减轻病人的压迫感;在受压区,要保证受压区的干净、干燥,在受压区外用带边的泡沫式或液体敷料,每天2次;护士要强化观察,翻身,清洁,整理,换衣等工作,同时要强化交接班的内容。②阶段2:局部皮质已经消失,露出了真皮,创面可以呈现出粉红色,也可以出现已经破溃的水泡。护理:注意伤口部位的护理,防止水泡破裂,选择脂质水胶敷料贴在干净的伤口上,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对于较大的水泡,可以在消毒的情况下,用1 ml注射器抽取泡中的液体,保留原来的表皮,然后在对应的部位贴上脂质水胶体敷料,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③阶段3:完全丧失皮质,无筋膜,无肌肉,无肌腱,无韧带,无骨。护理方法:一般的压伤性伤口要先做一次清创,再根据伤口的渗透程度来选用合适的敷料,最后要用一块比伤口大2 cm的无菌纱布来覆盖。④阶段4:皮质完全消失,表现为筋膜,肌肉,肌腱,韧带,骨骼暴露。护理措施:在帮助医生对伤口进行清创之后,要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每天定时进行观察,并对负压引流作用进行评估,并对引流中的气体进行检测,同时还要对引流中的气体进行检测。
1.3评估标准——①压伤后的伤情分级。1级:肌肤状况好,相对完好;2阶段:损伤部位有局部皮质消失,并有真皮层显露;3阶段:皮下筋膜的厚度和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皮下筋膜的厚度基本不变;4阶段:伤口处的皮损及组织完全消失,露出了筋膜层,局部可见软骨、肌肉及骨骼等。②合并症;对两组患者的骶尾压性损伤、关节压性损伤、坠积性肺炎和尿路感染进行了对比分析。③对应激损伤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应用 Braden (Braden)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评价⒉.周围压致伤的危险程度,测量的内容包括:感觉、湿度、运动、运动、营养状况、摩擦、剪切等,采用1-4级计分,6-23分,得分越低,危险程度越高。量表Cronbach's a为0.879。④.提高生存质量。选用生命质量综合评估问卷调查(GQOLI-74)对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的生活品质进行评价,评定量表包含躯体功能、心理结构、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几个维度,每一个维度的得分为90~100分,成绩越高表明病人的生活品质就越好。评定量表Cronbach'sa为0.879。
1.4统计方法将所得资料以 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例数、百分比、 X检定;计数数据以x̄±s为单位,进行 t检定。以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结果表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压力性损伤比第一阶段的伤口愈合好(P<0.01),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伤口愈合比第一阶段的伤口愈合少(P<0.01);与阚宇 et al.7的结果相吻合,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3讨论
分析原因:采用了对压力性损伤进行分期阶段护理的方式,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将压力性损伤划分为4个时期,从轻到重,可以被划分为1期、2期、3期、4期。通过对各个时期的病灶进行密切的观察,采取红外线照射、敷料粘贴、换药、清创、 VAD负压吸引等措施,可以让伤口更快地愈合,避免因为长时间的治疗而导致多种并发症,还可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加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对压力性损伤进行了有效的评价,从而确定了病变是轻中期的程度,并在不使病变阶段恶化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控制;因此,加强对患者的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地减少系统性应激伤害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有效地进行手术、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对压力性损伤病人实施分期期护理,可以使病人清楚地认识到病情的发展过程,不会造成延迟,有利于伤口的修复,同时也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加速皮肤的愈合。
参考文献
[1]杨莹,陈嘉萍,潘颖欣,等.头面部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21 ) :122-125.
[2]王青,周琴,罗旭芳,等.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模式在低年资护士预防及处理压疮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门].中华烧伤杂志,2020,36(4):312-316.
[3]魏力,鲍雨婷.老年失禁性皮炎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 39 ( 3 ): 3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