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发现影响小学生计算准确率低下的根源,并以此“对症下药”,培养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实现计算准确率的真正提高,并最终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影响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因素
尽管导致小学生计算准确率低的原因很多,但是笔者通过对自己所在区域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他们的计算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往往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很容易被外界的突发事件干扰。比如,学生进行数学题的计算时,窗外的一声鸟叫,或者教师的一句“大家不要着急,审清题慢慢做”,都可能导致他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从而引起计算错误。
2.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往往比较模糊,因此对于精确度较高的内容会出现缺乏整体认知的状况。这往往会表现在马虎、粗心上,导致诸如把数字抄错、写错运算符号或者抄串行等问题,进而导致计算准确率无法得到提高。
3.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往往要集中学习四则运算的各种知识,然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于运算的方法很容易造成混淆或遗忘,进而使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题目,比如在进行减法的竖式计算时因为忘记借位的知识而随意进行结果的回答,从而造成计算的错误。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大量的计算更是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提不起兴趣,长期如此,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怎能提高?因此,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设计计算题,注重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使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出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提高计算的积极性,而且计算结果又回归到实际生活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再比如,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在计算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比赛,个人赛、小组赛均可,设计一些题目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准,获胜的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2.重视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首先应当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即加强对法则和算理的灵活运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法则和算理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清楚、准确地掌握法则和算理基础上,继而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和相应的计算练习。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时,针对16×13这道题目,教师就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计算13个16相加和是几。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乘法算式进行计算求解,并且可以先计算出6个13是多少,再计算出10个13是多少,之后二者相加即得出答案。通过详细、透彻地讲解,可以让学生有效掌握四则运算的算理,为提高计算准确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使学生的计算准确率真正得到提高。正如上文所述,有的学生并非没有掌握计算法则和算理,仅仅因为注意力差、粗心大意,从而导致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很多“低级错误”。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树立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而在主观意识上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率。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严格要求,让他们在计算之前认真审题,把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都看清楚,确定计算方法,为正确计算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应当把题目抄写清楚、竖式的各位必须对齐、准确运用计算方法,比如乘法口诀不能记错。如果学生已经养成上述计算习惯,就可以尝试接触和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实现了计算过程的习惯培养,教师还要树立学生的验算意识,从而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提供必要的保障。当然,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在验算的过程中和计算一样细心、认真,防止发生计算正确,验算错误,导致“做对了、改错了”的尴尬现象的发生。
4.开展多种形式训练。学习数学计算,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在早读或上课初的两分钟进行卡片口算、限时口算的练习,也可以不定时进行计算的随堂测验,从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当然,亘古不变的训练方法难免会造成学生的厌倦,反而会导致学生的计算兴趣下降,对计算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例如,通过计算对抗赛、计算接龙等方式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进行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小游戏进行计算的训练,也可以穿插讲述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计算中的经典故事、名人轶事,比如“棋盘麦粒问题”“高斯的课堂计算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实现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提高。
5.培养学生检查习惯。课堂练习或做作业时,一些学生完成后就急于给老师看,他们从来不去检查,如果长时间这样,学生会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他们会认为作业做完了就是完成任务了,缺乏检查的意识,导致计算错误率极高。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例如,在练习时,老师可以这样说:“请做好的同学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让老师知道你做好了,请用你的右手继续检查,看看做的对不对”。如果坚持这样,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一定会逐渐培养起来,而经过检查的作业,准确率也一定会有所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找出导致学生计算准确率低下的根源,并通过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实现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莉.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J].黑龙江教育(小学),2021(Z2).
[2]严厚泉.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对策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1(12).
[3]胥若男.浅析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率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