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为高危人群,其VT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而DVT预防措施一直是产科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2]。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围产医学领域对产后血栓预防策略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已有研究证实产后活动不足是下肢 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 DVT的发生又与产妇的个人因素、分娩方式、切口类型及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有关,因此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活动不足是预防DVT发生的关键[3]。踝泵运动时预防DVT的主要措施,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肌肉收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或静脉窦内血液出现淤滞,从而有效降低DVT的形成。然而,常规的踝泵运动难以对患者的运动量进行精准的测量,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规避,在腰椎骨折患者DVT的预防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本研究拟采用一种可量化踝泵运动辅助器辅助腰椎骨折术后卧床病人进行踝泵活动,评估可量化踝泵运动辅助器在腰椎骨折术后病人预防 DVT 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剖宫产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纳入标准:①符合剖宫产指征要求,均行剖宫产术助分娩;②产妇年龄≥18周岁,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且本次患儿均为足月儿;③产妇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有所了解,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产妇认知清楚,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⑤临床资料完整,不会对医生的判断造成影响。排除标准:①在妊娠期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②在孕期就已发生DVT;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④易过敏体质。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x̄±s,n(%)]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踝泵运动,在患者术后对患者实施心理、饮食及体位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情况为其选择器械辅助其进行健康锻炼及药物治疗,以此来降低DVT发生率。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标准踝泵运动,责任护士每日监督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嘱患者早、中、晚各运动1次,由护士长检查患者是否完全掌握踝泵运动情况。
1.2.2观察组:实施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进行干预(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见图1)。在患者术后协助患者穿上固定在倾斜板上的辅助鞋,并为患者系紧鞋带,手持辅助杠缓慢向前推,使倾斜板带动足部向前翻转,保持5-10s,倾角传感器检测道倾斜板角度达到踝泵的合格角度后且保持时间合格后,传输信号至计数板块,计数模块进行计数,数码管显示屏显示数字加 1,若不达标,则不进行计数。可量化踝泵运动辅助器从是否达到合适倾斜角度以及是否达到合格时间,对病人进行踝泵运动质量控制。
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与患者讲解踝泵运动干预方法,确保患者完全掌握锻炼方法后,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随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活动耐力情况以及身体素质情况为其制定锻炼目标,锻炼时应以循序渐进原则。嘱患者每日锻炼3组至4组,每组30次,每次在股四头肌用力时持续 3 s后逐渐放松。同时向每位患者发放1份踝泵锻炼量化表,用于登记和检查功能锻炼完成情况。
图一
1.3观察指标
1.3.1凝血指标:在手术前、术后选择美国贝克曼ACL Futur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指标。
1.3.2DVT发生率:在患者术后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评估患者DVT形成情况,未发现下肢DVT形成但下肢肢体存在轻微临床症状或DVT临床症状加重表示患者存在DVT形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使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x̄±s
2.2两组患者DVT发生率 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肿胀1例,经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该例患者DVT出现在小腿腓静脉。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出现下肢肿胀7例,经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检查,经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6例患者DVT出现在腓静脉,另外1例则出现在腘静脉。针对患者情况给予两组患者低分子肝素规范用药,并加强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后患者情况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0.025,P<0.05)。
3讨论
随着近几年来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和推广,目前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具有无创、安全、便捷等优点。在患者术后清醒后,患者下肢力量普遍还未恢复,但通过应用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患者能够通过手持推拉杆,控制辅助鞋向前或向后进行运动,有效避免患者因下肢力量不足,或无法进行自主踝泵运动的锻 炼者进行踝泵锻炼。本次研究将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传统的踝泵运动需要待患者下肢力量恢复后才能进行,而可量化踝泵运动辅助器能够帮助患者更早的进行踝泵运动,降低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其次可量化踝泵运动辅助器能够通过多个角度检测患者倾斜角度是否达标,规范患者运动动作,使踝泵运动更加有效,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凝血指标水平,降低患者下肢DVT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荣会,赖亚辉,黄海燕. 基于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8):166-169.
[2]赵新莉,范利. 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