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皮肤及医学美容治疗的研究进展
汤华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汤华英,. 敏感性皮肤及医学美容治疗的研究进展[J]. 预防医学杂志,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342.
摘要: 敏感性皮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需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治疗首要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恢复皮肤屏障的完整性,降低未来皮肤问题的风险。因此,在应用医学美容治疗以提升患者皮肤外观的过程中,专业人员应慎重挑选适合的治疗方案,避免刺激敏感皮肤,防止症状恶化。本文将对敏感性皮肤及医学美容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皮肤屏障;光电治疗
DOI:10.12721/ccn.2023.157342
基金资助:

敏感性皮肤通常指那些对环境因素、化学物质、美容产品或压力等有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的皮肤状况,表现为红斑、瘙痒、灼热感或刺激感[1]。该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皮肤健康,还造成生活质量下降,阻碍日常社交。目前,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旨在减轻症状和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在医学美容领域,治疗策略包括使用温和无刺激性的皮肤护理产品、避免已知的刺激物和过敏原,以及应用药物对症治疗[2]。此外,还包括激光治疗、微针治疗和皮肤再生技术等。这些方法的选择需基于对患者皮肤状态的精确评估,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优平衡。

1 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也被称为皮肤高反应性或皮肤易感性,是指皮肤在外界物理、化学、生物或环境刺激下,超出正常反应范围的一种特异性皮肤状况。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反应异常和神经传导敏感性增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通常由于角质细胞间脂质组成的改变,特别是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比例失衡,导致表皮水分损失和外界刺激物的侵入。免疫系统中T细胞和树突细胞在皮肤中的活化导致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的产生,进一步诱发炎症反应。此外,皮肤神经末梢对刺激的过度反应,特别是针对物理和化学刺激的高反应性,涉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其受体的表达增加,导致皮肤感觉神经纤维的过度兴奋。通过综合运用透明质酸含量测定、角质层水分损失测试(TEWL)和皮肤刺激阈值评估等生物物理和免疫学指标,能够更精确地理解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并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3]

2 敏感性皮肤的医学美容治疗

2.1 药物治疗

2.1.1 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在敏感性皮肤的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旨在减少角质层水分损失,提升皮肤对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含有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局部应用制剂,这些成分是皮肤天然屏障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通过补充皮肤脂质层来恢复屏障功能。神经酰胺参与调节皮肤细胞间的脂质组织,增强角质细胞的紧密结合,并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此外,透明质酸作为一种多糖体,能够吸引并保持水分,辅助于增强皮肤的保湿功能,减轻症状如干燥和紧绷感[4]。局部应用的类固醇药物和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如1%的积雪草提取物膏剂,可以用于抑制炎症反应和瘙痒。

2.1.2 降低感觉神经的高活跃性

降低感觉神经的高活跃性在于减缓皮肤对刺激的过度反应,从而缓解瘙痒、灼热感等症状。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钙通道阻断剂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抑制剂,这些物质可以减少神经传导物质的释放,降低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5]。局部应用的辣椒素类似物质如辣椒素膏可以减轻痛觉传导,其作用机制涉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V1(TRPV1)的激活和随后的功能失活,降低神经兴奋性。

2.2 光电治疗

2.2.1 强脉冲光

是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治疗,已被研究证实对敏感性皮肤有积极影响,其治疗效果在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提高皮肤局部的微循环,改善炎症状况,以及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方面表现尤为显著。IPL设备发射的宽波段光可以渗透至皮肤深层,通过选择性光热针对性地减轻皮肤红斑和炎症。邵成明[6]等临床研究显示,经过一系列IPL治疗后,患者皮肤的红斑指数显著下降,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如角质层水分含量和皮脂膜完整性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自评症状严重度评分亦有所减少。

2.2.2 染料脉冲光

染料脉冲光(Dye-Pulsed Light, DPL)治疗,通过选择性光热破坏和光动力作用机制在改善皮肤病变和症状方面得到体现。DPL治疗通过特定波长的光谱,针对皮肤中的血管和色素异常,产生热效应以减少炎症和红斑,从而缓解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症状。王德辉[7]等研究数据表明,在接受DPL治疗的患者中,症状如红斑、瘙痒和灼热感有显著减轻,且通过皮肤生物物理学参数的测量,如皮肤屏障功能测试和皮肤水分含量评估,证实了DPL在提升皮肤屏障质量和整体皮肤状况方面的积极作用。

2.2.3 光电协同技术

光电协同技术通过选择性光照激活特定的光敏剂,引发化学反应,从而在不损伤周围正常皮肤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改善敏感皮肤。姚树兰[8]等研究显示,经过光电协同治疗的患者,其皮肤红斑指数、炎症标记物水平以及皮肤屏障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患者自评症状严重度评分也有所下降。治疗过程中,通过精确控制光照剂量和时间,可以最大化疗效并最小化副作用,使光电协同技术成为敏感性皮肤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通过综合利用皮肤屏障功能测试、皮肤病理学评估和临床症状评分等多种临床指标,光电协同技术的治疗效果可得到客观量化,为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提供了科学化、个性化的新策略。

3 总结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敏感性皮肤的治疗将朝向更个性化、靶向性和最小侵入性的方向发展。此外,光电治疗技术的创新,如波长选择性更精确、副作用更小的光源和光敏剂的开发,将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通过这些综合性的进展,敏感性皮肤治疗的领域将实现显著的突破,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齐放,印志琪,曾三武,等.酵母重组胶原蛋白液体敷料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疗效分析及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16):9-13.

[2]施林林,刘振强,陆晓君.DPL 500nm精准脉冲光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敏感性皮肤面部红斑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1):107-110.

[3]高焕,钱冠宇.透明质酸敷料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33):136-140.

[4]黄迎玉,麦跃,刘翔,等.微针注射透明质酸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效果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21,11(7):54-57

[5]苏远婷,张慧,崔伟.医用皮肤敷料贴联合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敏感性皮肤的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22,44(1):58-61.

[6]邵成明,闫婷,陈婷婷,等.强脉冲光联合黄极光在敏感性皮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5):43-46.

[7]王德辉,姜晓勇,卢珍玲.DPL治疗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2):72-75.

[8]姚树兰,卢彬,谭兴友,等.光电协同技术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效果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2,45(2):81-8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