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照明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文章首先针对该技术的应用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建筑电气节能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从世界的发展角度来讲,资源的不可再生给世界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阻力,导致许多资源型产业结构崩盘。现在,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题。对于我国来讲,资源的短缺成为了我国传统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巨大问题,其中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当下我国三大“耗能大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用能将逐步增加到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0%以上,这说明解决建筑行业能源消耗的问题刻不容缓。其中解决建筑行业电能消耗的首要任务是必须提高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水平,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工作中,真正实现建筑行业的电气节能,保障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及节能措施
2.1对供配电进行节能设计
供电方式确定方面,设计师需明确配电室的位置。配电室应当设置在电力系统电力负荷集中处,以便更好地控制供电线路的铺设,使线路不至于因过长而带来材料的浪费、电力的损耗;配电室需与附近的强电竖井形成配合关系,以避免电能倒送的危险。变压器处理设备的配置方面,设计师需基于实际需求来设计方案,主要是要清楚建筑内部相应能源的使用范围,并且以配电系统的整体协调性为考量,最终挑选合适容量的变压器;变压器使用中的状态也需进行跟踪,及时优化其工作性能,从而达到降耗目的。电线线路布局方面,设计师可优先选择直线布线方案,并严格把控间距,规避电磁场作用的影响。同时,线路布局中,能耗问题还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来缓解。其一,使导体及线路中的电阻率得到控制,即线路缩短和优先使用铜制线,从而降低线路所受电阻的负面影响,进而降耗。其二,适当调整电线横截面面积,使其增大,从而优化电线能效,并延长其寿命,进而实现节能降耗。
2.2减少电能在线路传输过程中的消耗
对于电能的线路传输而言,其线路上的电流是不能改变的,因此工作人员只能减小线路的电阻,从而达到降低线路传输过程中电能消耗的根本目的。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要根据电能线路传输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优化导线的选择。在选择导线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电导率较小的材质,其中以铜导线为最最优选择。但是,由于当前铜金属的资源紧缺,因此各个地区都在全面落实节约用铜工作。因此实际项目中应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采用铜芯或者铝芯作为导线的材质。(2)合理减小导线的长度。在开展电能传输线路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让线路呈直线,其低压路线应少走或者不走回头向,同时变压器应尽可能接近负荷中心,切实减少其供电距离,低压配电室与竖井的位置应尽可能接近,然后通过低压配电室的作用,为每个竖井提供干线,从而切实降低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概率。(3)在设置竖井与低压配电室的位置时,设计人员应沿着线路向前布局,并在此过程中减少回头竖向电能的支线,从而进一步减少电能在线路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2.3变压器容量的合理选择
应依据实际情况的负荷和等级来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在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提高其经济性。在工程设计实施中,需按照主要用途来合理划分生活区负载和动力负载,以保证其装置工作的稳定性。而如果在民用智慧建筑内部的电气系统中,由于需要存在不同系统计量算法等级的用电负荷时,也可分别设置相应的电力变压器装置。另外,如果用户供电系统内部的负载较大而必须从较远处进行输电时,或是接近负载压力很大的重要电力节点时,也可通过选择设置1台具备相应独立性功能的电力变压器装置,来保证其设备电源的工作稳定性。在建筑变压器装置台数基本设定后,设计工作人员可通过使用先进的计量算法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减少建筑变压器的实际空载损耗,达到节能目的。
2.4对电机系统进行节能设计
该节能设计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合理选择电机。其中,电机的容量是较为关键的参数。技术人员应优先选择与建筑电气系统功能相匹配,并且负载率够大于75%的电机,从而达到降耗的目的。第二个要点是掌握变频调速的方法。变频调速操作的作用是不断调节转速以适应系统的实际工况,以使电力输出效率更高。由此,系统电能的使用率也相应提升。第三个要点是执行无功补偿方案。为了缓解电机因高负载所受电感值的负面影响,调节其功率,相关节能设计可基于无功补偿,使得参数得以关联,进而改善系统运行情况。
2.5优化设计配光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照明节能技术的应用也是必然趋势,在该技术的应用环节应做好设计配光等相关工作,要求设计人员结合工程设计的标准,明确人工照明以及自然光合理搭配的要点,从而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为其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在设计配光环节,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确保照明效果达到施工标准。在此过程中要根据建筑施工所处区域条件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季节的变化等,予以综合考虑,本着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提高照明效果、降低能源消耗的原则。比如,在电气照明节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与自然光相关的设施,白天采光夜晚照明,以此来突出电气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的价值,降低电力等能源的消耗,在前期设计环节做好准备工作,从而为日后的工程运行打下坚实铺垫。
2.6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
对于住宅小区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而言,设计人员还要对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以了解电气系统的节能状态,合理配置智能化监控系统。现阶段,部分小区为获得更好的日照条件,在布局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在安装智能监控系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设置。应尽量选择覆盖能力强的监控设备,并尽量减少监控设备的设置数量,通过合理配置监控系统实现对电气设备等的全面、实时监控。同时,设计人员要充分应用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小区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能耗较高的设备,并进行位置标记和数值记录,然后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整。监控人员可利用移动终端对电气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并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各个电气设备的能耗监测线路进行集成,全面实现各个电气设备之间的有序联动,真正实现电气系统节能控制的有效衔接。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节能新标准的到来,解决建筑行业中的电能浪费问题是我国发展的当务之急。建筑行业可以从提高技术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对电能消耗的监管力度,真正落实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的方针,为国家的新时代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阳,王超群.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设计研究[J].装备维修技术,2021.
[2]肖磊.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分析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
[3]熊贤科.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分析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