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严重,年龄较大,对于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细节护理要求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细化了护理工作,涵盖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本次研究对象为神经内科患者,对我院收治的104例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临床护理结果的对比来证实细节护理方案的临床价值,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中,从中选择了10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52例。本次研究已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取得其同意,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52例患者中,包括了24例男性患者和2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3~7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0.76±8.05)岁,发病时间在1-21d之间,发病时间均值为(8.44±1.51)d;观察组52例患者中,包括了25例男性患者和2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2~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1.23±8.11)岁,发病时间在1-22d之间,发病时间均值为(8.51±1.48)d。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细节护理干预:①心理细节护理: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容易出现绝望、抑郁等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②生活细节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按时给患者翻身、叩背,及时更换床单被褥、患者衣物,避免压疮的发生。设置地面标识、警示牌等,避免患者滑倒。严格控制院内感染,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执行操作,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③用药细节护理:严密关注用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剂量[1]。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评分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的护理效果评分比较(分)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老年人群的身体功能逐渐减弱。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若患者没有接受科学的护理干预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与疾病痛苦。细节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解决各种护理细节问题,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存在诸多隐患,一旦出现滑倒、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进而引发护患纠纷。细节护理综合考虑了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能够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做好对患者的安全教育,保持病房地面干燥,定期排查安全问题,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6.15%,对照组为80.77%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健康宣教评分分别为(86.89±12.05)分、(84.33±12.50)分、(85.20±12.23)分,对照组分别为(68.57±12.64)分、(61.98±13.17)分、(62.33±12.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接受细节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降低了护理差错率[2]。细节护理管理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有着良性作用,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管理、风险防范管理等,提升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细节护理干预的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牛之玲. 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理念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2):142-143.
[2]万玉荣,焦鑫鑫. 研究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8):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