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适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提升,且麻醉技术改进、各类先进手术仪器的使用等,使得手术安全性得到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常见并发症,由于患者手术过程中需建立人工气腹,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阻力,导致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引起下肢血流凝滞。同时,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需卧床休养、下肢制动等,均增加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本研究主要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静息复合麻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为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发生组和非发生组。发生组23例,年龄(38-74)岁,平均(56.89±4.57)岁;病程(1-6)月,平均(2.35±0.41)月;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1例,子宫腺肌病16例,子宫腺肌瘤6例;非发生组75例,年龄(37-75)岁,平均(56.94±4.62)岁;病程(1-7)月,平均(2.40±0.46)月;疾病类型:子宫肌瘤31例,子宫腺肌病32例,子宫腺肌瘤12例。纳入标准:(1)均于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均可耐受;(2)围术期均采用静息复合麻醉。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血液系统疾病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2)中途中转开腹手术或手术失败者。
1.2 方法
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1)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加重等临床表现;(2)血栓部位存在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皮肤呈青紫色,且皮温降低,或出现静脉性坏疽;(3)经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诊断。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发生组和非发生组。查阅两组资料,包括:年龄、吸烟史、既往手术史、D-D值、手术时间、血小板水平、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失血量、术后物理抗凝治疗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入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影响单因素分析
98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23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47%。单因素结果表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吸烟史、既往手术史、BMI、失血量、手术时间、合并高血压无统计差异(P>0.05);与年龄、D-D值、血小板水平、合并糖尿病、术后物理抗凝治疗及术后卧床时间具有统计差异(P<0.05),见表1。
表1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影响单因素分析
2.2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影响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结果表明:年龄、D-D值、血小板水平、合并糖尿病、术后物理抗凝治疗、术后卧床时间均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多因素分析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容易造成患者静脉瓣功能异常,严重者将会增加术后肺栓塞发生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亦增加患者死亡率。本研究中,98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23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47%,说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较高。本研究中,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D-D值、血小板水平、合并糖尿病、术后物理抗凝治疗、术后卧床时间均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说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静息复合麻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1)年龄。对于年龄相对较大患者,身体器官功能下降,导致体内血流速度减慢,引起静脉瓣膜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实施,容易造成静脉血管部位积聚大量的凝血因子而形成血栓。(2)D-D值、血小板水平。D-D值、血小板水平均为人体重要的凝血参数,D-D能显示患者体内继发性纤溶状态,临床多利用该指标评估、诊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长于凝血过程有关,其表达水平与血液状态存在强相关性。(3)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对红细胞的变形造成严重的影响,增加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4)术后物理抗凝治疗及术后卧床时间。术后物理抗凝治疗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保护因素,对于术后进行抗凝治疗患者,能促进血液的局部循环,保证下肢血管中血液通畅,有助于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而术后卧床时间是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长期卧床休息能引起血流流速减缓,血管弹性降低,造成血小板及凝血活性增加,易于形成血栓。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静息复合麻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根据可控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巩固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冷雪艳,臧佳宁,孙岩.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2,14(2):70-75.
[2]潘高峰,丁龙镇.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0):1690-1692.
[3]Anania P,Bertamino M,Piatelli G,et al.Letter to the editor regarding: "High prevalence of pro-thrombotic condition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moyamoya disease and moyamoya syndrome: a single center study"[J].Acta Neurochirurgica,2020,162(8):1-2.
[4]李雪.脊柱损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J].颈腰痛杂志,2020,41(4):4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