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是以心脏、心血管疾病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科室护理工作比较繁琐、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生的实习积极性,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等情况,难以获得理想的实习效果。既往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侧重于口头讲解、多媒体讲解等方式,以教师作为带教中心,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护生实际情况予以情景互动与阶段性目标教学,能帮助护生树立目标,通过情景互动等方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学习方式,提升带教效果[1]。本文主要分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实施情景互动结合阶段性目标教学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心血管内科护生60例,经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男女分别为2例与28例,年龄21岁到24岁,平均年龄(22.46±1.04)岁。参照组男女分别为1例与29例,年龄21岁到24岁,平均年龄(22.42±1.02)岁。比较一般资料,为P>0.05。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带教方法,根据科室规章制度以及带教教师的情况依照带教教学大纲内容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可充分应用心血管内科设备予以教学示范,通过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开展带教工作,帮助护生掌握有关设备的使用以及科室护理相关知识。
实验组接受情景互动结合阶段性目标教学方法,如下:(1)情景互动:根据科室相关内容根据案例模拟患者发病现场,由护生扮演医护人员、家属等,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诊断以及护理措施;扮演过程中,医生下达医嘱、教师指导护生执行医嘱,抢救演戏过程中需要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指导护生独立思考,演习结束之后由护士长进行指导与监督,分析演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引导护生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2)阶段性目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心血管内科相关操作以及护理理论知识,应该要由带教教师进行体温、发现问题,帮助护生掌握一些有关科室相关规章制度、日常护理内容、护理职责等,充分熟练掌握专科操作知识以及观察要点,由带教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包括急诊肺水肿、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等患者的护理方案;带教教师应该要认真观察护生各项操作,对于操作不当部分及时予以纠正。根据科室经典案例开展案例讨论,掌握护生对于案例有关的困惑,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指导与纠正。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带教前后考核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带教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25.0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带教前后考核成绩
带教前,比较考核成绩,显示为P>0.05;带教后,实验组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带教前后考核成绩对比(x̄±s,分)
2.2比较带教满意度
实验组带教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比较带教满意度(%)
3讨论
护理带教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护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护生专业能力,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手段[2]。但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常规带教方法往往不能获得良好的带教效果,为此需要寻找一种新型有效的带教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情景互动结合阶段性目标教学法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情景互动方式能让护生在情景教学情况下掌握更多有关护理学习相关知识,提升护生的综合素养[3]。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则能根据护生的教学情况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根据阶段性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以循序渐进方式帮助护生掌握更多有关心血管内科护理操作相关知识,帮助护生累积更多经验,提升护生综合能力,对强化护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应用价值[4]。从结果上看:实验组护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满意度都比参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生带教中应用情景互动结合阶段性目标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帮助护生掌握更多护理实践操作与理论相关知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旭桃,邱雯慧,陈少波,等.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消化内科营养支持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8):112-113.
[2] 邓茜,邓坚,申蓉,等. 情景互动联合阶段性目标教学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5):601-604.
[3] 赵颖芳,郭彩铃,雷华冰. 情景互动联合阶段性目标教学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实习带教的效果观察[J]. 循证护理,2023,9(3):545-548.
[4] 张晶,丁妮. 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带教中阶段性目标教学法的应用对实习总体自我评价满意度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