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对其呼吸系统功能所致干扰性,将严重影响患者体质状态及肺部氧气摄入、组织器官氧气供给,因此在对其健康造成损害外,还将降低其晚年生活质量[1]。舒适护理模式以维护患者就诊期间舒适度、体验感受等为干预重点的,护理服务从多方面开展,对干扰其就诊体验、影响其身心状态因素进行管理,可促进患者于就诊期间保持放松,并积极配合诊疗工作。本次以50例患者为例,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开展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护理中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2023.01-2023.12共入院就诊50例,划分组别使用随机数字表。对照组25例患者,男、女患者各15例、10例,63岁至89岁,(74.31±1.69)岁,病程6个月至18个月,(11.17±0.83)个月,就诊时呼吸频率23次/分至27次/分,(24.21±0.79)次/分;观察组25例患者,男、女患者各14例、11例,62岁至91岁,(74.87±1.63)岁,病程8个月至17个月,(11.49±1.01)个月,就诊时呼吸频率22次/分至28次/分,(24.16±0.84)次/分;资料一致(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对照组:患者就诊,其生命体征、病情等开展监护。遵照医嘱予以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用药。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时,对其本人及家属实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相关注意事项告知,促进其提高疾病重视度,从而使其能够自觉配合诊疗工作。
舒适护理模式开展在于观察组:
(1)患者所在病房环境予以管理,室内温湿度、照明等依据患者诉求进行调节的同时,定时以空气净化器或开窗方式做空气质量干预,同时于病房角落摆放绿植,并于日常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轻音乐或播放电视节目等,充实患者生活内容,引导其注意力,使其于就诊期间能够充分放松身心。
(2)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期间,医护人员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于患者进行接触,沟通中仔细聆听患者倾诉内容,与患者建立同理心,进而其提供所需帮助及服务,使患者能够尽快与医护人员熟识并建立信任。
(3)关注患者就诊期间情绪、心态及行为反应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影响因素分析,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对其实施情绪引导及人文关怀,从患者角度出发,引导其建立疾病康复信心、正视疾病等,从而改善患病、疾病诊疗等对其心理健康影响。
(4)为使患者身心状态得以进一步放松,对其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帮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在日常空闲时间,引导其进行如绘画、练字、做手工等,转移其注意力的同时的,有助于其抒发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
舒适度量表予以患者就诊期间舒适度评测,分值100分为最高分,与舒适度为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t值检验计量资料;C²值检验计数资料,版本为SPSS29.0,计量、计数资料表示为(x̄±s)、(n%),P<0.05,具有差异。
2. 结果
2.1舒适度
观察组老年患者于就诊中,舒适度相比对照组护理后良好(P<0.05),表1。
表1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舒适度(分,x̄±s) n=50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累及影响多样、易复发等疾病特点,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疾病对其身体机能可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后,需及时就诊,做对症诊疗干预。
舒适护理模式于临床中护理作用、干预效果、患者接受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性,与其他护理方式相比,舒适护理实施中更加注重患者体验感受,因此护理措施的选择、应用,均以患者为中心、融合其所患疾病、病情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而于护理服务开展后,患者就诊体验得到改善的同时,病情影响因素、疾病所致干扰等均将大幅度缓解,自此发挥护理服务价值,维护患者于就诊后疾病康复及预后身心健康[2]。使用舒适护理模式予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就诊,为其提供护理服务,自患者角度出发,对环境、心理状态、医疗服务开展方式、生活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干预及管理,患者充分放松身心,保持良好舒适度的同时,可促进其在就诊期间配合积极性、依从性等提高[3]。
综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护理,舒适护理模式对于患者就诊体验有显著干预作用,利于提高其舒适度,可推广。
【参考文献】
[1]俞申燕,何洁.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婚育与健康,2023,29(09):148-150.
[2]吴宝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4):173-175+179.
[3]彭乐兰,江新丽,刘秀英,等.呼吸功能训练联合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2,43(05):1431-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