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病人出现头痛、想吐、眩晕等。如果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除了头疼之外,还会导致昏迷,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吸入一氧化碳必须马上进行抢救,而且在次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更好地保障病人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急救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抢救的作用,现将相关的内容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急诊科70名一氧化碳中毒病人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8月-2021年8月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包括23名男生和12名女生。研究对象为24~55岁,平均(43.7±6.8)岁,观察组24名男性,11名女性。研究对象为25~58岁,平均(44.1±7.2)岁,全部病例经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并有肝、肾等方面的疾病被排除。两组一般数据比较 P>0.05。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护士根据医嘱对病人病情进行监测,用药,并对病人进行了饮食方面的指导。观察组在紧急情况下给予紧急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在医生抢救期间,护士要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方面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对病人的瞳孔情况、精神状况、意识状况等情况进行重点观察,一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及时向医生汇报。②在 HBO治疗过程中,护士要注意保持病人的气道通畅,这样才能使病人的血氧分压得到充分的提升,减轻病人的脑水肿,减少病人术后的并发症。③在病人清醒以后,与病人做细致的交流,给病人以精神上的支持,以增加病人对病人的配合。④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长时间卧床,导致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几率大大提高,所以护理人员要注意清理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定期翻身叩背。如有需要,可给予病人雾化吸入、吸痰等治疗。这样才能让病人的痰顺利排出。如果有心悸、胸闷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⑤做好感染的防治,护士还要嘱咐病人和家属每天都要进行膀胱的卫生,要经常为病人更换尿导管,还要经常更换床单,再者是注意病房内的环境卫生,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减少感染的发生。⑥如果病人还没有苏醒,则在医生的指导下,为病人插入胃管,定时进行鼻饲喂养。保证病人的营养供应。在病人神志清楚的情况下,要对病人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并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病人在抢救成功所需的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还有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感染、心肌损伤、尿路感染及皮肤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 P<0.05为显著。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3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7%(3/35),显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北方寒冷地区,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多见于冬天。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40倍,当它被吸入体内后,就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物质。当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会丧失携氧的能力,从而导致患者的组织和器官出现缺氧。血液中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与组织和器官的缺氧损伤程度有关,随着吸入一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持续的时间延长,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也会增加,对组织、器官的损伤也会更加严重。因此,当一名氡化碳中毒患者被送往急救中心后,需要立即给氧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避免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保证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在救治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一氧化碳急救护理路径,是根据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特点制订的急救护理程序,对每一个治疗环节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提前做好治疗的准备,保证抢救的高效性,为患者提供最为科学、高效的护理程序,促进患者尽快接受高流量面罩给氧、高压氧和药物治疗。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一旦被吸入,就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轻者会出现呼吸困难,重者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此外,在抢救的时候,护士们要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再对病人进行紧急护理,然后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病人的康复。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在进行急救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还能有效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病人之生命周期,并且降低病人之住院天数,具有较高之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3]牛瑞珂;曹晓俊;刘晓;杜非洲;王迪.时段日督查在术后创口感染目标策略针对性护理的应用[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05)
[4]程兰芳;郭文娟;杨丽伟;陈延军;要爱琴;王艳艳.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度急性过敏性哮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