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危险行为的影响分析
高婉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婉莹,.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危险行为的影响分析[J]. 护理研究杂志,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417.
摘要: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危险行为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2022.05~2023.05期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各30例。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危险行为发生率低,家属满意度改善好,(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预见性护理方法,效果积极,值得借鉴。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预见性护理;危险行为
DOI:10.12721/ccn.2024.157417
基金资助:

在临床疾病治疗当中,精神分裂症作为较为常见的重症精神病,诱发原因尚不明确,而该疾病多出现在青少年人群当中,呈现了缓慢或亚急性表现,且精神分裂症其症状差异较大,例如部分患者会出现情感、行为方面的障碍,以及思维、知觉的异常表现[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到精神疾病症状的影响,极易发生自杀、伤人、自伤、放火等诸多危险行为,导致诸多严重后果有所发生。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是结合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状况,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进行预判,从而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方法[2]。对此,本文将详细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法,针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的相关影响意义,详情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2022.05~2023.05期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各30例。对照组,男患者15例,占比50.00%,女患者15例,占比50.00%,年龄20~70(45.12±0.30)岁;实验组,男患者16例,占比53.33%,女患者14例,占比43.33%,年龄20~71(45.18±0.26)岁,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健康指导、病情宣讲、疾病监护、床边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实验组:预见性护理的实施过程当中,首先由责任护士与管床医师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后,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在心理护理干预方面,对于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由于对自身疾病认知程度不佳,且针对于医院环境出现恐惧、情绪不稳定等诸多表现,无法积极的接受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详细的讲解本院的具体治疗环境,以及治疗方式的重要性,并充分地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使患者能够快速的适应医院环境。此外,面对于医患关系方面,根据不同患者的家庭背景以及病情发展,选择适宜的交流方式,从而极大程度地满足患者提出的护理需求,使得患者能够充分地信任医护人员。面对于存在自杀观念、冲动倾向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的高危因素患者,应当保障患者处于视线可及范围当中,做到严密的观察。同时,对于病区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加强安全检力度,对于存在出走行为及逃跑的患者,应当加强监护执行力度,避免患者趁机出逃。而对于病情较为稳定且长期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当鼓励患者积极地应对疾病治疗,提升疾病治疗信心。而对于刚入院存在冲动、吵闹且情绪状态较为兴奋的患者,可采取适宜的约束性保护,并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纳入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7.0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的格式包括计量资料(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和计数资料(表示为样本个数n和百分比%)。通过校验T值和X2值来完成数据的校验。根据结果显示,观察到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上的p值小于0.05。  

2、结果

2.1 危险行为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表1 危险行为发生率对比(n,%)(n=30)1.png

2.2家属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满意度96.67%,分析如下:25例非常满意83.33%,4例一般满意13.33%,1例不满意3.33%;对照组满意度60.00%,分析如下:15例非常满意50.00%,3例一般满意10.00%,12例不满意40.00%;x2值=11.882,P值=0.001;p值小于0.05。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治疗当中,作为较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病症,随着近年来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加大,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几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状态。精神分裂症存在病情反复以及病程时间较为漫长的特点,此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思维、情感、认知功能以及意志行为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针对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并未有完全的了解,而绝大多数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出现了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的下降,而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当中,由于环境封闭且周边的环境较为单一,活动范围受限,因此,患者与外界互动条件较少,而患者逐渐缺乏对生活当中的兴趣以及情感反映,表现出了行为的退缩、性格冷漠等诸多表现,进一步导致病情状况的严峻[3]。此时,部分患者也会表现出不安于现状、抵触性行为以及缺乏自控力等诸多表现,使得绝大多数患者表现出了外出、伤人、伤己、兴奋、毁物等诸多风险行为。在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当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会表现出危险行为,对医护人员以及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针对此类的患者,护理重点应当着重关注如何减少风险因素以及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对比,本文将详细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实施后带来的相关价值。

预见性护理作为全新的一种护理方法,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当中,能够结合循证理念以及预见性护理方法,在患者疾病治疗过程当中,更加具有主动性以及预见性。通过评估、分析、观察,可及时了解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是否存在风险因素,并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及风险有所预判,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能够充分的预防以及应对风险事件[4]。而在本次研究当中发现,在采取预见性护理后,实验组人员危险行为发生率有显著的降低,且患者家属满意度有充分的改善。进一步说明,在采取预见性护理后,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前预判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一步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针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讲,护理效果较为明确,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充分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孙以琳,陈伯鑫. 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3):124-126.

[2] 许健.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3,21(6):158-160,164.

[3] 张萍. 预见性护理、责任制整体干预对策结合作业疗法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0):122-125.

[4] 万丽丽,杨茜,杨萱. 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9):146-1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