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重性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很高。医学界对疾病的病因展开诸多研究,但结论仍不统一。总结临床经验发现,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主要症状是行为异常、情绪病态表现、感知觉扭曲、意识异常等,属于慢性病的一种[1]。截止目前,暂无根治方案,因此,临床以常规护理进行辅助,以促使患者病情缓解至不影响正常生活状态,但常规护理方案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与其采取以疾病为中心理念存在相关性。康复护理服务模式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现代护理方案,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康复护理得到广泛使用,取得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鉴于此,本院在2022年7月-2023年7月间抽选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讨论评估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2.7-2023.7,对象: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组准则是抽签,即对比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比组中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是24例和16例,病程范围:6个月-11年,均值:(4.53±1.56)年;年龄范围:28岁-60岁,均值:(35.64±5.23)岁。试验组中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是25例和15例,病程范围:6个月-11年,均值:(4.62±1.58)年;年龄范围:28岁-59岁,均值:(35.57±5.38)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研究意义,比较结果P>0.05,有比较性。
入选标准:(1)病情平稳,无较大起伏;(2)基本资料齐全;(3)患者与其家人均同意签订协议书;(4)可以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
剔除标准:(1)肝、肾、肺等器官组织存在严重病变;(2)癌症、传染病、免疫病、血液病;(3)心脑血管疾病;(4)非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5)研究配合性低下。
1.2方法
对比组干预方案是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监控患者使用药物;对病情进行密切监测,如果发生异常情况,立即上报;根据患者身体营养情况、饮食习惯等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依据患者身体承受运动程度拟订运动计划,并督促患者日常生活中自行展开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试验组的干预方法是常规护理+康复护理服务模式,其中,常规护理同对比组。康复护理服务:(1)康复医师为患者演示日常生活能力相关训练,并告诉正确训练方法,包括进食、穿衣等,每次训练30min,在此期间,如果患者有错误行为,立即指正,以循序渐进原则促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水平增强。(2)调查患者的兴趣,以此为依据完成日常娱乐活动方案的制定,包括固定时间集体阅读、集体看电视等,每次2h;此外,定期实施健康、精神卫生方面的宣教活动,向患者传达疾病知识、自我护理技巧等;每周举行一次文娱方面的比赛、演出等。(3)提供病友交流平台,对患者进行言语鼓励,引导其分享自我护理相关经验,并组织患者学习交流技巧,使之正确自述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可以提高寻求援助方面的能力水平,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社交矛盾,引导患者探寻解决办法,每月进行一次,每次2h。(4)实施睡眠障碍评估,如果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立即调查原因,而后实施针对性干预,同时调控室内的湿度与温度,以增加患者的舒适体会;夜晚巡查病房时,不可进行强光、噪音刺激,如果患者睡眠障碍严重,可按照医嘱提供小剂量的药物;另外,为患者拟定健康、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入睡之前可以播放有催眠效果的轻音乐、喝热牛奶、泡热水脚等。
1.3观察指标
组间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比较:以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能力水平为观察效果的指标,睡眠质量评价量表是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测评表,包括7项内容,总分21分,8分说明有睡眠障碍,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能力水平测评表是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测评表,包括10项内容,总分100分,40分及以下为无自理能力,评分越高,生活能力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是SPSS22.0软件,通过(x̄±s)表述计量资料,通过(n%)表述计数资料,t验证计量资料,卡方验证计数资料,P<0.05为组间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的测评标准。
2结果
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干预前,对比组及试验组的睡眠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对比组睡眠评分高于试验组,生活能力评分低于试验组,组间比较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x̄±s,分)
3讨论
药物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首选,然而,仍有大部分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发生并发症,因此,仅凭药物无法高效控制病情发展。护理是主要的医疗手段,有提高疗效作用,所以,医疗界提倡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疗法的同时,再配合高效护理方案[2]。
常规护理存在弊端,包括单一性、机械性等,对患者的合理要求不重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康复护理服务具有综合性、全面性优势,临床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再执行该护理方案后,常规护理的弊端得到解决,护理干预效果大幅提升。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比组,生活能力水平评分高于对比组,组间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提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在临床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可行性,这是因为该护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体系得到优化,患者的睡眠需求、提升生活能力水平需求均得到满足,有助于帮助患者消除不良作息习惯,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除此之外,该护理实施期间还对患者的社交能力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利于提高社会功能,为患者今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3]。
综上,常规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时,以康复护理服务模式进行联合干预,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能力水平,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参考文献】
[1] 蔡英贤,张彩毅,邱莲娜. 多维度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23,42(2):156-160.
[2] 徐宗玲. 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评价分析[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4):907-909.
[3] 丘会英,张少珍,黄仲文,等. 康复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