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之一,如未进行及时的治疗,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妊娠期高血压的妇女其心脏、肝脏、脑部、肾脏以及血液方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2]。目前,对于妊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定论,大多研究认为与内皮细胞激活与损伤学说有关。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调查,因妊娠高血压疾病造成的致产妇大出血、难产、早产率逐年递增,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1-2]。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选择拉贝洛尔治疗后的影响展开调查,现有如下调查数据。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以来我院诊治6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33例选择常规治疗方案的纳入常规组,余下33例患者选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拉贝洛尔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常规组患者年龄25~40岁,平均(28.5±4.1)岁;孕周32~41周,平均(35.5±3.0)周。研究组年龄26~42岁,平均(29.2±3.2)岁;孕周31~40周,平均(34.21±2.1)周。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实施全面检查,以检查结果和血压水平为依据对患者实施综合诊断,收缩压≥15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的高血压孕妇建议降压治疗,该组患者可选择硫酸镁进行治疗,选择25%的硫酸镁,将其兑入5%的100毫升葡萄糖溶液中,将滴速调至1~2 g/h,硫酸镁的总量在22~25 g/d,连续治疗1周,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1.22研究组:
在上组基础上加入拉贝洛尔治疗,具体方案:盐酸拉贝洛尔片,指导患者口服,50-150 mg/次,3-4次/d,根据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时进行调整。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则改为静脉滴注:50-100 mg拉贝洛尔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 ml,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并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胎心变化。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分析,依据《妇产科学》中的治疗标准,分为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收缩压降低幅度大于30mmHg,舒张压降低幅度大于20mmHg;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压值降低幅度均小于10mmHg;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但没有改善,血压指标均没有任何变化,反而升高。
并发症分析:可通过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下表。
表1 治疗效果分析(n/%)
2.2并发症分析
研究组更低,p<0.05,见下表。
表2 并发症情况分析(n/%)
3. 讨论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惊厥等,会造成母婴出现不适症状。妊高征的主要类型有轻、中、重。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又称先兆子痫和子痫,降血压和镇静是临床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主要原则。妊高征患者常发生异常高血压,导致血管阻力与压迫增加,血压及血液粘度升高,影响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因此,降血压和抗凝治疗是妊娠高血压的关键。硫酸镁是现阶段防治先兆子痫和子痫的首选药物,有扩张先兆子痫患者的痉挛小动脉,改善主要脏器及胎盘的血液供应的作用[3]。但是硫酸镁使用过量会导致呼吸及心肌收缩受到抑制,危及生命。如果孕妇血清镁离子浓度过高即可发生中毒症状,因此硫酸镁不适合单独使用。而拉贝洛尔属β肾上腺素抑制剂,可以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可有效减少患者的蛋白尿,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起到快速降压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肾素分泌,降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子宫胎盘循环、冠状动脉循环,减少心机的耗氧量,有长期降压的作用。因此,对妊高征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入拉贝洛尔后的效果更加理想[4]。文中经证实,研究组在治疗有效率更高,在并发症上更低,p<0.05。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拉贝洛尔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婷.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对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0,35(07):535-536.
[2]孙付霞.益气养阴汤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0,45(13):1414-1415.
[3]杨美英,莫小跃,刘叶.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1(10):85-88.
[4]王茹,王滨.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0,28(05):66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