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收治各种传染病患者,疾病种类繁多。在感染科工作的护士,不可避免会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被感染上传染病的几率比在普通病房更大。在这些环境中,由于多种危险因素的存在,易导致护理人员受到职业暴露 现已成为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为提高我科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现将其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曾经在感染科工作的护理人员有21人均为女性,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28.6岁;工作年限<5年10人,≥5年11人。分别进行规范化职业危害培训及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讲座。
1.2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2.1生物性因素
各种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血液传播性疾病、特殊病菌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由于收治患者均为传染病患者均为病原菌携带者和传播者,病原微生物易通过口鼻腔致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有介人性导管的放置,病原菌还可以通过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传播疾病。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传播病原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1.2.2化学因素
工作中所接触的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护士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有引起咽喉炎、职业性哮喘的危险。特别是戊二醛、甲醛等挥发性消毒剂,可引起各种损害,对人的皮肤、眼睛、呼吸道、胃肠道刺激非常大环氧乙烷、乙醇,用苯还能诱发细胞突变,并具有累积效应。这些可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过程中发生:某些医疗器械损坏所致的毒物外漏.如体温计水银、血压计损坏时造成的汞外漏:执行化疗过程中对机体的损伤等。
1.2.3物理性因素
护士工作经常受到辐射、触电 、烫伤 噪音等危害。尤其是护理实施放射诊疗患者的过程中,应避免放射线的危害,大多数护士不具备放射物理学知识。
1.2.4其他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心理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使之神经中枢严重失调。同时长期处于工作繁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站立时间等因素对护士的身心有着极大的影响。
1.3防范措施
1.3.1加强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
树立职业安全理念,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推行标准预防,即假设所有人的血液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洗手时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
1.3.2加强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可使用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对于挥发性消毒液,要加盖密封保存。
1.3.3防辐射
对电离辐射要尽量避免X线照射,穿防护铅衣在无法躲避时尽量使身体不进人直射线中,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
1.3.4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最好培养一些个人兴趣与嗜好,如感到工作压力过重时,应注意给自己选择一个释放压力的途径,寻求可倾诉的对象,适当发泄自己的情绪,以缓解内心的压力。
1.4方法
我院曾经在感染科工作的21名护理人员分别进行规范化职业危害培训及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讲座,同时调查在过去工作中有过职业损伤的人员及因素。
2.结果
这21名护理人员,有过职业损伤的共16人占76%,其职业损伤因素分析,见表1。
表1感染科1名护理人员护龄及职业损伤因素分析(人)
感染科16名护理人员有过职业损伤其中工作年限<5年的7名≥5年的9名:生物性因素6人(37.5%)化学因素5人(31.2%)物理性因素1人(6.3%),其他4人(25%)。
3.讨论
感染科护理人员面临极大的风险,所以,医院要改善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待遇,给予丰厚的激励制度,使感染科护理人员生活与工作环境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医院要适当组织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促进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情感海通与交流,缓解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同时,感染科要排好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调控好护理人员工作强度,使感染科护理人员可以发挥最大工作能力。在工作中与传染病患者接触是护士面临的一种风险,但只要使用合适的感染控制技术,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原则提高感染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给予相应的制度支持,将防范措施制度化,并给予技术指导,就能把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因护士工作中的职业危害是严重威胁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而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是促进护理队伍稳定及护理事业发展的前提:①加强防护知识的宣教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②加强护理人员的卫生保健监测,保证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对医疗废弃物不能乱丢乱放应严格按要求销毁处理,一旦不慎被带血针头刺伤,应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必要时注射乙肝、丙肝疫苗,并随诊3~6个月。③教育护理人员重视洗手环节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及防护措施。当手或其他皮肤、黏膜表面被血液及体液污染时,应立即彻底冲洗,摘除手套后洗净双手督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④坚持做好空气消毒。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的化学消毒剂,消毒剂的配制浓度要准确防止过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建立和谐医院,积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护士也应关注、爱护自己的健康。在我们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的纽带,达到让患者健康、让自己健康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滕倩倩.护理职业损伤的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4(8):59.
[2]李映兰.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9,17(3):230.
[3]徐荣贵.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M].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4(6):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