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局部麻醉方式,能够对患者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1]。当前,在很多胸部手术以及心脏手术中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对患者心肌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2]。因此,本文将针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心肌保护的作用展开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20年1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30例胸科手术患者。各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研究内容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15例。研究组患者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1±10.3)岁;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2.7±10.4)岁。采集两组胸科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使用0.05mg/kg咪哒唑仑、0.3m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进行诱导麻醉,在术中持续为患者使用七氟烷进行麻醉。
研究组则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使用超声设备进行引导,找到患者T3-T4间隙位置,在确认后进行穿刺,并使用5ml(0.375%)罗哌卡因。在术中为患者持续使用5ml/h罗哌卡因进行麻醉。
1.3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患者的心肌功能指标、心电图st段、心率、血压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数据。心肌功能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分别在患者术后、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检测。不良反应情情况包括:心律不齐、心肌梗塞、低血压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麻醉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率(%)表示不良反应情况的计数信息,通过x2检验。利用±标准差来对心肌功能指标的计量资料予以表示,经t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患者心肌功能指标数据
在术后研究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有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患者心肌功能指标数据。
表1 患者心肌功能指标数据
2.2患者不良反应数据
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6.67%(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40.00%(6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心电图st段、心率、血压数据
在术后,研究组心电图st段、心率、血压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当前在很多手术当中具有良好的表现。相比于传统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具有成功率高、镇痛效果好、对患者影响小等优势[3]。心肌肌钙蛋白I是检测心肌情况的金标准,能够显示出患者心肌坏死的具体情况;肌红蛋白是患者心肌早期损伤的重要指标,能够灵活的显示出患者心肌创伤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数据水平能够检测出心肌内是否出现缺血或者缺氧等情况[4]。通过对三者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的分析出患者在麻醉后是否出现心肌受损的情况。根据本文数据显示:在通过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后,患者术后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有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对患者心肌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能够对患者术后恢复有更多帮助[5]。
综上所述,在为患者进行麻醉的工作中通过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对患者心肌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应当在实际的治疗中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胥露露.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闭环靶控输注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8.
[2]夏雪. 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8.
[3]崔作伟.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8.
[4]刘媛媛,安政庄,张群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07):485-488.
[5]石莉,鲍红光,徐亚杰,斯妍娜,王晓亮,孙凡,潘笑笑,徐晨婕,程浩.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11):1058-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