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李军强 马景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军强 马景红,. 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J]. 中国护理学报,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170.
摘要: 探究在开展冠脉介入手术时,其导管室护理工作开展风险管理的应用措施。方法:将医院在2020年间-2021年间收治的80例冠脉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其在护理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概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经过对比,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冠脉介入手术时,强化对导管室内部护理风险的管理,能够减少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避免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提升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冠脉介入手术;导管护理;风险管理
DOI:10.12721/ccn.2023.157170
基金资助:

在临床工作开展中,已经接受了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风险概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了明显的改善,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于患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需要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的冠状动脉实现自我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现今比较常用的就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目前临床医学中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该治疗方式,同时对治疗的效果有着疑虑,并且护理中可能出现风险,所以强化护理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在2020年-2021年收治的患者,其中80例作为本次研究开展的对象,采取随机划分的工作开展原则。对照组中患者人数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36-85岁之间,平均年龄(60.24±4.25)岁。观察组中患者40例,男性有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36-84岁之间,平均年龄(60.19±4.51)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对比,数据间存在差异并不显著(P>0.05)。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的方式,按照医嘱进行各项护理[1]

观察组患者采取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心理护理:患者在住院之后对周边环境感到陌生,很容易在治疗中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消除存在的顾虑[2]。要强化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消除顾虑。

预见性风险管理:对导管室内部的职责进行有效划分,提升护理工作开展技能,对于导管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制定出更多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减少在患者治疗中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3]

手术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可以向其介绍需要使用设备的性能,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并且对于手术室内部的药品,要进行合理的摆放,保障手术过程的顺利性[4]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控制: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数据显示异常,要及时的将相关情况上报给医生,并进行恰当的处理,避免发生风险事件[5]。当患者完成手术之后,要对手术的过程加以记录,尤其是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要及时的向家属解释并说明注意事项,从而帮助患者在术后能够尽快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其发生风险的概率、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在评析患者护理风险时,主要划分为紧张、室颤延迟识别以及焦虑不配合等情况;在分析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时,使用医院自制的调查表,将其划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对最终的得分进行计算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数据资料,使用SPSS22.0进行分析,使用%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概率

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概率[例(%)]

截图1737362130.png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通过下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例(%)]

截图1737362142.png3、讨论

在全球疾病中,冠心病对于人类健康有的威胁,并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其致死率达到了全球第一,需要强化人们的重视程度[6]。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冠脉介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我国现今临床医学发展中,该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取得的成绩显著[7]。开展手术治疗,往往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等情况[8]。所以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强化对手术期间导管室的护理,这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如果出现一丁点的问题,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9]。在医院的临床工作开展中,导管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已经变得比较成熟,相对于以往没有注重导管室护理风险的情况来讲,已经有着非常明显的改善。

导管室的护理工作开展质量对于冠脉介入手术的开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会对最终的手术效果产生影响,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导管室内部风险发生概率情况的管理,针对于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出更多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工作中强化相关措施的落实,减少并避免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以此提升整体手术开展的效果,并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了改善作用[10]

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时,要结合手术开展的实际需求,在手术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强化对各部门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以及落实各项学习工作任务,保障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有效的加以处理,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11]。不仅如此,还需要强化对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从思想上减轻患者在治疗中承受的压力与不良情绪的困扰,在医院内部开展一些科学的理论宣教,在多种方式的教育中,强化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消除治疗中存在的诸多顾虑,激发出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转变自身的依从性,提升护理工作开展效率,以此保障最终可以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12]。在开展本次护理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要多于观察组患者,并且在对比护理满意度时,对照组患者数值低于观察组,经过对比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最终得到的研究成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是一致的,这也就说明,医院进一步强化对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减轻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多种情况,提升对整体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提升冠脉介入手术工作开展的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14]

结语:

总的来讲,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手术之后,需要进一步强化导管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在治疗中出现风险事件,减轻患者所产生的不良情绪,提升整体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在临床医学发展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婷. 风险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1):178-180.

[2]曾欣蕊.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养生,2021,21(18):100-102.

[3]钟碧红. 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探讨[J]. 智慧健康,2021,7(26):155-158.

[4]谌朝辉,姚雪英,何欣. 风险层级管理模式在PICU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6):15-17.

[5]徐莉莉. 探讨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5):134-136.

[6]涂海华. 护理风险管理在接受桡动脉入路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2):56-58.

[7]徐雪华. 基于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胆石病手术患者引流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1):178-180.

[8]黄丽琴,郑菊妃. 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1):91-93.

[9]夏莉,郑琴. 风险预控管理在手术患者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8):196-198.

[10]林育萍,刘玉儿,李苗. 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205-206.

[11]何丽君,黄伟,冯苗倩等.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2):156+167.

[12]梁丽仪. 护理标示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管理的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5):61-63.

[13]朱丽辉,杜海红,李雪贞. 对接受大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研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8):248-250.

[14]林金珠,吴云娟,邹丽芳.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08):92-9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