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性感染是医院在进行医学干预期间,由病原体传播导致的感染性病理表现,诱发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中,科室操作制度、无菌操作行为、侵入性操作、患者自身原因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病理康复有着较大的影响,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1]。基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采用院感防控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防控。本次研究中基于医院开展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为论点,探妇科患者医院感染防控的应用价值,详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限定为2020年5月到2021年12月,研究对象限定为医院妇科住院患者,共计收录154例,基于院感防控措施的实施,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77例、男性4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5.85±1.74岁)、干预组(无缝隙护理、77例、男性43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5.75±1.86岁),基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数据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控措施,开展医院防控护理干预,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护理干预,开展日常的病理、生理、心理护理,并根据临床护理的相关经验,在院感方面开展基础的预防控制护理干预,更好的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
研究组接受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在临床护理标准方面进一步完善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应用价值更好的体现。基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标准,对土地与人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改变传统的经验式护理习惯。护理干预方面主要3个角度进行护理管理改革。
(1)完善无缝隙管理系统:其余医院管理组织的体系,建立两级管理模式,分别为院级指挥系统与科级管理系统。其中院级指挥系统负责制定无分析管理措施的标准及规章制度的内容,以促进无缝隙护理管理内容的完善,规范院内无菌诊疗、消毒隔离的相关制度,并负责定期对院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监督考核,以促进无分析护理管理流的有效落实。科级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在于选取经验丰富且具有责任心的在岗护理人员,对护理理念的推广与执行,从而能够在护理措施实施期间,协调并解决相关的护理问题,基于护理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并针对性的制定改正措施[2]。
(2)培训干预:培训阶段对参与和分析护理管理人员均开展相同标准的管理培训,定期考核培训内容做到参与人员,准确掌握相关标准。建立周期性业务培训与考核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院方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及防控能力,推行院内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学习,强化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事业责任感,尽量减少因自身原因所致的院内感染事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有效的减少或杜绝院感事件的发生[3]。
(3)护理实施:基于无分析护理管理的相关标准开展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护理期间的责任明确到人,有效促进医院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落实与优化,的日常医疗行为干预中对无菌诊疗行为、消毒隔离内容等均严格实施相关规章制度;对医疗环节中涉及到的器械卫生材料药物的进行有效的无菌检测,保证相关物品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同时提高院内卫生标准质量,提升院内服务环境无菌合格率的标准,在重ICU的重症病区监测中加强院感控制。基于各病区不同划分重点防控区域与普通防控区域。确保临床制度的实施与科室实际状态相符,能够进一步提升医疗环境的无菌处理标准,降低院感发生风险[4]。
1.3评判标准
护理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评价量表,总分100分,0-60分为护理一般,61-80分为护理满意,81-100分为护理非常满意。
护理服务:采用护理服务自评量表进行数据分析,评分项目涉及四个维度(方案、态度、细节、内容),单项分值25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意义
软件:SPSS 23.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为[x̄±s,(n,%)],由T值、X2校验,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中,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护理服务质量评分
干预组护理服务质量较之对照组同项评分数据差异显著,软件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护理服务质量评分(x̄±s,分)
3. 讨论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强化医务人员岗位职责的有效途径,相关规定及规章制度中均明确表明,护理管理人员并防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护理专员等人需求有效落实自身岗位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且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基于院方护理模式的实施分析,多吃护理方管理模式与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有着直接性的联系,全面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改进,从而有效降低院内感染风险[5]。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更贴合临床实际,通过院级指挥系统、科室级管理系统的临床实施,有效的确立了院感风险的预防标准。同时相较于传统管理模式,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制定了院感风险防控的标准管理体系,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使得患者能够在更好的医疗环境下接受医疗干预,进一步提升了医疗干预的效果[6-7]。
研究得知: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进一步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推广应用价值;干预组护理服务质量较之对照组同项评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证实了无缝隙护理措施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医院总体的医疗干预服务质量,更好的提升医院综合医疗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医院妇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为调研目的,相关研究证实了医疗服务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的开展更好的促进患者生理状态改善,同时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红梅.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20):157-158.
[2]钱美兰.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009(018):184-185.
[3]胡春秀.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 2019, 000(006):162-162.
[4] 翟剑英.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预防妇产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0):287-288.
[5] 刘秀琴, 张芳芳, 张雅丽.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9, v.40;No.160(02):107-109.
[6] 游桃香.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00(017):166-167.
[7] 南军萍.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医药界, 2019, 000(004):0097-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