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数学概念在人的思维中反映的是数学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概念教学是基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第一要义便是学好数学概念,然后通过总结、归纳、扩展等,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将相关的知识应用于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提高应用实践能力。可以说:没有系统化、稳定化的概念基础,学生将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概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概念教学过于简单
对学生而言,独立理解数学概念本身就存在很多困难,加之教师的不重视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始终不佳。由于数学测试中直接考查概念知识的内容非常少,所以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侧重于公式应用、计算演示和解题方法指导等方面,而对于基础性概念往往在教学中一带而过,学生也不会刻意关注。这样的结果就使学生形成一种所谓标准的数学应试思维套路,对常见题型游刃有余,一旦面对陌生题型时就束手无策,根本不具备灵活学习、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二)缺少概念实际应用
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化的工程,要想实现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做到理论结合实践。教师要在重视概念原理解析的基础上,同时推动概念的实际应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目前,个别教师在这一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他们在讲解概念时未结合数学实际案例进行强化,学生学习概念后迅速遗忘,不能有效应用概念原理分析解答数学问题。
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探索
(一)合理创设情境
数学的发展及需要产生了数学概念,可见,很多数学概念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但也建立在已有的数学概念基础之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将他们的思维充分唤醒,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探究,以最佳的姿态参与学习,从而让学习产生最大的效益。
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情境引入:“如今索马里海盗对国际航运和海上安全的威胁相当严重。那么,如一艘轮船途经索马里海域,该怎么确定自己的位置?”“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它所处的位置”,这是一般学生的回答。此时,教师可追问:“那么单独用经度或纬度一个量来确定它们的位置是否可行?”学生经过讨论认为不行。接着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考交流及相互补充举反例的方法,体验用一对数确定一个物体位置的合理性。教师问:“孩子们,你们现在的位置该怎么确定?”有一生回答:“我在第4小组第5排。”“很棒,那么确定位置单独用小组数或排数是否可以呢?”“不可以。比如喊‘第4小组,第4小组的学生都站了起来,喊‘第5排,第5排的学生也都站了起来,不能确定某个人的位置。”这样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用一对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位置的正确性。教师顺势紧追:“我们现在把教室的右墙角的两条墙角线分别看作0排0组,孩子们,你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吗?用(x,y)表示,x表示组数,y表示排数。”该环节的设计,又让学生巩固了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实际方法。这时再抛出一个问题:“隔壁班的同学的位置可以怎样确定?”就这样,“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框架在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中逐渐浮出了水面。这样的教学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生兴致盎然,表现得非常活跃,愉快认识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二)借助实物呈现
借助实物呈现的方法,在某些特定内容的教学中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如几何体的概念,要想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入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展开,用实物来辅助教学能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生动,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如教师在教学“棱柱的概念”时,可以出示长方体、六棱柱、五棱柱、底面是梯形的四棱柱的具体模型,留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一番观察后,学生分组进行归纳:“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平行……”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棱柱的概念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形成了。通过实物呈现,学生既容易掌握数学概念,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灵活用好各种辅助工具,实现突破与创新,从而让学生对概念有更好的理解与认知。
(三)注重实际应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应用,概念教学也不例外。只有让学生实际应用所学,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学生才更有动力,也更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注重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质上就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致力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这样设计,一是使概念得到有效巩固,二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锐角三角函数”一课中“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探究,强化应用意识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对旗杆高度的测量,用旧知相似三角形可以解决,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带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如仰角60°时,量得自己离旗杆底的距离为12米,此时旗杆是多少米?再移动位置,测量与旗杆的距离和仰角的度数,计算器算得结果后和教师求得的结果进行核对,学生对正切概念的掌握由此加深。如此的实际应用,让概念教学的实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学会、学懂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个层次:会用、会学,更能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三、结语
总之,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师教学效能提升的重要保障。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高度重视对学生必备品质及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概念作为数学知识系统的参考文献
[1] 吴兴全.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J]. 天津教育, 2022(13):83-85.
[2] 张桐浩, 金美月. 近10年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综述[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6):4.
[3] 储桂荣.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再思考--以"中心对称"概念的教学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 2022(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