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子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谢东坤 刘亚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谢东坤 刘亚,. 新形势下电子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 电路系统研究,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摘要:
档案是政府部门过去活动的重要记录,是信息凭证。随着政务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和资料数量迅速增加。此外,在倡导转型发展和组织体制改革的同时,政府部门档案的类型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造成了档案的庞大规模,同时也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因此,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也关系到政府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 电子政务;人事档案;档案信息化;问题;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基金资助:

一、概念分析

(1)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政务。通过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创造一种全新的政务办公、服务和管理模式。由此可见,电子政务源于“互联网+”的概念,是互联网向国家机关政务领域不断推进的结果。电子政务的实施者主要是那些负责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事务实践及其他相关职责的行政部门。根据对这些部门政务办公需求的分析,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可以定位在网络信息下载、政务网站建设、网络服务系统建设、电子采购实施、办公自动化和政务信息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电子政务最显著的特点是政府工作方式的无纸化。无论是工作流程的布置,工作内容的安排,还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基本上都已经电子化改革。这对构建公开透明的政府形象极为有利,有助于广大公民和企业更好地行使参政权利。

(2)档案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是“互联网+”概念衍生出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在计算机技术、扫描矩阵CCD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数字摄影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改革,成功实现了各种载体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和归档。档案信息化基于网络互联的特点,为各机构档案存储网络之间的连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地促进了互联网、政务网、局域网的连接,可以在多个机构的作用下,建立起内容庞大、结构有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这对档案的共享和共建极为有利,有助于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从内容上看,档案信息化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档案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收集、信息化查阅。其中,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鉴定、查阅、收集、修订、归档所涉及的所有行为,基本上都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这不仅大大节省了档案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办公效率,使原始档案得到更好的保护。

二、电子政务背景下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1)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理念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电子政务背景下的一项创新性综合整治工作,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知,在档案管理方法、模式、流程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这些对于早已习惯人事档案传统工作环境的工作人员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档案管理人员作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不仅要在工作方法和模式上进行适当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彻底摒弃档案管理的落后思维,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这将是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因此,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需要在工作人员中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理念:一是树立现代档案管理思想。将“互联网加档案”的理念引入人才培养,深化档案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时代价值的认识;二是树立档案管理主动服务的意识。连接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内部财务、人事、组织等部门,使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各部门的人事档案需求有清晰的认识;第三,树立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根据岗位特点,细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岗位评价和激励机制,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2)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实现。因此,在工作实施之前,不要擅自行动。必须在集中调查分析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真正达到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的要求。基于以上对当前电子政务背景下各地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综合情况的了解,这里仅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介绍工作方案。

一是制定明确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结合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综合情况,明确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比如采用计算机能快速识别的EXCEL文件数据格式;人员基本信息表完整、清晰、无错别字,有班号、序号、材料名称、材料形成时间、页码、备注等。在人事档案目录信息集中必须完整填写;多媒体文件数据清晰,格式遵循JPG。当图像偏斜度>1时,需要进行校正,扫描产生的黑白边缘必须进行修整。扫描仪必须符合GB/T18788的要求,对比度和亮度保持在中值水平,分辨率设置为300DPI。

第二,做好应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下的人事档案包含大量机密信息。虽然有些档案是公开使用的,但有些关键信息只能在政府机构内部流传。管理者在规划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识,科学地预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通过制定完善的责任管理机制,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流程,构建数字档案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可以有效保障政府部门人事档案的安全。

(3)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强大的基础支撑将是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有效、长期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政府部门必须继续做好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工作,结合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设备和人员保障。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技术支持。地方政府技术部门在集中整合其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资源的基础上,必须邀请社会计算机网络专业机构和政府技术部门共同开发专业的人事档案智能管理系统、档案信息数据库和档案存储云平台。此外,在地方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上增加相应的档案管理板块,以方便人事档案的信息接收、收集、检索、共享和传播。

第二,设备支持。根据本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模、任务难度和现有相应设备性能综合分析,购置设备。拟采购的物品包括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些主要设备,如服务器、计算机、平板扫描仪、图像处理软件、打印机等必要设备;OCR识别转换软件,大幅面扫描仪,高速扫描仪,零边距扫描仪等。都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购买的设备。

第三是人才支撑。随着电子政务改革的推进,人事档案规模不断扩大,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重、时间紧。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对负责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同时具备电子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开设电子档案管理人才培训班、设置电子档案专职岗位、制定严格的人才素质评价机制等方式,助力复合型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政务的背景下,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政府机关和单位要在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政府关于电子政务的有关要求,积极做好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问题导向价值,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园园,付贺.人事档案信息化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创新及应用[J].城建档案,2021(11):29-31.

[2]王博.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档案,2021(02):96-97.

[3]龚晶.浅析电子政务背景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J].经济管理文摘,2019(23):129-131.

[4]宋群豹.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透明度改革刍议[J].北京档案,2014(05):33-35.

[5]赵增明.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透明化研究[J].山西档案,2017(03):51-5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