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的影响
胡雪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雪莹,.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的影响 [J]. 现代康复医学,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089.
摘要: 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一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9年6月~2020年7月,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将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基础行弱视训练应用到观察组患者中,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
关键词: 脑梗塞;满意度;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
DOI:10.12721/ccn.2021.157089
基金资助:

脑梗死在临床中主要指脑部血液持续供应不足,继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活脑组织软化。脑梗死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且死亡率较高。由于脑梗死患者预后可能出现多种功能障碍,比如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因此,积极强化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我院选取脑梗塞病人共计50例展开研究分析,则分析探讨了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斜脑梗塞患者一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9年6月到2020年7月,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3、12例,年龄33~76岁,平均(55.12±0.62)岁。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4/、11例,年龄32~74岁,平均(55.91±0.7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多项一般资料,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行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1)语言功能早期锻炼。脑梗塞患者在出现语言功能降低的情况下,需判断患者的失语类型,可分为混合型、运动型以及感觉型,此后积极集合患者的失语程度和性格特点对护理目标予以细化。通过结合患者兴趣爱好为其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将患者感兴趣的书籍和图片摆放在患者床头,同时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和视频,从而刺激患者的听觉和语言。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融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中进行语言强化表达。进行语言表达内容锻炼过程中积极展开简单的单音节语言要素锻炼,并不断过度到字词和语句,将各个环节的锻炼内容予以落实后再进行后续项目。(2)肢体功能早期多锻炼。脑梗塞患者多数均会产生肢体不适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易锻炼倦怠,虽然锻炼前期能够配合医生,当时后期依从性较差。因此,需时刻关注患者的饮食和体质 ,拟定合理的膳食食谱,保障患者的形成代谢能力和胃肠道功能,强化体质。患者进餐过程中指导患者用健侧手并强化肢体活动,同时通过辅助道具实施简单平路行走和上下楼梯活动。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和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1.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价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分别从不满意、满意以及非常满意三个等级实施满意度的评价,当评分在90分以上时表示非常满意,而满意指评分小于90分,大于65分;不满意主要指评分小于65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利用专业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表示,行t、 x2值检验,P值小于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组间比较

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照比较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组间差异(1741243007506358.png

17.png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照比较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n,%)

18.png

3 讨论

近几年来,受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影响,老年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压力和负担。由于脑梗死患者并发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且缺乏系统性的治疗方案,多通过早期康复锻炼等方式改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1]

期目标性康复护理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密切关注了患者的临床状态,从患者兴趣爱好、生理特征等方面入手,拟定了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提升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缓解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通过指导患者实施适当的功能锻炼,有效预防了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等问题[2]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凤琴, 倪高顺. 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语言、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19, 043(004):652-653.

[2]王海霞, 周维华, 张兰香. 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对脑梗死病人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02):115-1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