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护理模式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薛正秀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薛正秀,. 分层次护理模式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国际护理学,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1.
摘要: 目的:分析分层次护理模式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象是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选择期间是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随机分组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各组对象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心排出量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排出量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低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关键词: 分层次护理模式;ICU;感染性休克;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061
基金资助:

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的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加快,进而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由于感染性休克常发生于感染病例中,且有一定的死亡率,故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分层次护理模式在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是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组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各组对象40例。研究组中男/女人数22/18例,最小/最大年龄39/77岁,均值(45.46±2.33)岁。对比组中男/女人数是23/17例,最小/最大年龄是40/78岁,均值(45.61±2.38)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每日测量患者体温,并记录详细情况,尤其是在患者体温出现明显升高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再次测量,并采取相应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细菌繁殖。

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分层次护理模式,具体为:①静脉输液护理:对于这类患者应积极进行血量复苏,以增加血液容量,增加心脏输出等为主。一般此类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水平在6小时之内恢复到正常水平,那么死亡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尽快开通静脉通路,一般采用单腔多通道的方式。②药物护理:对这类疾病,给予血管类药物是其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应用这类药物时,应该在微泵的帮助下继续使用,控制好速度和浓度,同时要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根据血压的变化调整剂量。③抗感染预防护理: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肺部感染问题,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给药,同时观察用药情况(疗效,副作用)。对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对患者的衣物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每日进行一次空气消毒,对患者床单位、床单、被褥等进行清洗、晾晒。④呼吸系统护理:患者长期躺在床上,导致吞咽功能下降,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要经常为患者翻身、扣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雾化吸入,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嘴唇青紫等情况,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以保证呼吸的顺畅。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心排出量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满分100分,呈现正比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 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以(x̄±s)为单位, 以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排出量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低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x̄±s)78.png

3讨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可达25%~30%。感染性休克是重症感染的一种临床表现,它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对致病原抵抗力不足有一定关系,其死亡率可达25%~30%[2]。感染性休克是 ICU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特点为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其可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缺氧、代谢紊乱等,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近年来,伴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护理领域的革新,许多新的护理被开发出来,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并且它们都具有很好的护理应用意义和价值。分层次护理模式是其中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可充分地调动起护士们的积极性,从而让护士的能力均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也能将护士能力和工作的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和临床效率,从而实现护理医疗深化和持续发展目的[3]

本研究将分层次护理模式运用到ICU感染性休克中,根据患者其病情程度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预系统,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对自身职责进行清晰的划分,并进行密切的合作,这样有利于患者获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同时,护士的抢救意识提高,迅速地识别出患者病情,并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急救干预,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排出量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低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分层次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缩短抢救时间,确保急救成功。

【参考文献】

[1] 颜小玲,吴。鹭情. 分层次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2):93-96.

[2] 武明婕. CRRT血液净化治疗ICU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0,5(23):46-47.

[3] 林丽霞,宋维. 中心静脉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判定与分层次护理[J]. 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1):2095-20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