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23例上呼吸道梗阻新生儿行气管插管联合热湿交换器治疗的护理 下载:57 浏览:472

李杨 胡晓静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对NICU中上呼吸道梗阻的23例新生儿,撤机后不拔管,保留气管插管改用热湿交换器。保留气管插管并联合热湿交换器可以避免机械通气带来的并发症,并因热湿交换器可以调节温湿度、过滤细菌的作用,患儿可以锻炼自主呼吸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提高护理效率。

ICU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7 浏览:484

傅加敏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ICU住院患者116例,按其发生肠内营养性腹泻与否分成腹泻组62例,非腹泻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排便、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原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应用抗生素、胃动力学药、抗酸药、钾剂、益生菌是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其中益生菌应用是ICU肠内营养性腹泻患者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865,年龄、应用抗生素、胃动力学药、抗酸药、钾剂是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危险因素,OR值均大于1。结论:年龄、应用抗生素、胃动力学药、抗酸药、钾剂是ICU肠内营养性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尽量避免危险因素以提高营养支持的耐受性。

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肿瘤ICU患者心理状况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511

李莉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ICU意识清醒患者心理状况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入住ICU进行治疗的意识清醒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6年1月-6月入住ICU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月-12月入住ICU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干预3周后观察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希望水平。结果: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希望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减轻ICU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并能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情景模拟培训在ICU专科护士中的应用 下载:53 浏览:503

侯亚红 程彬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情景模拟培训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拟定培训内容进行培训,在后期进行情景模拟的培训,观察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得分、ICU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以及医生、护士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得分、ICU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以及医生、护士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情景模拟培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培训效果,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应急救护能力。

综合护理对ICU俯卧位通气ARDS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372

李琳婧郑瑞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俯卧位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其发生压疮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50例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低的压疮发生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短的ICU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有效减少ICU俯卧位通气ARDS患者压疮的发生,同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PDCA循环在PICU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下载:71 浏览:361

程少彬 黄秋红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PICU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PICU收治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选取医院PICU 22名护士,随机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名。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中加入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PICU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可以应用于临床。

PDCA循环在PICU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下载:60 浏览:357

程少彬 黄秋红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PICU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PICU收治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选取医院PICU 22名护士,随机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名。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中加入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PICU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可以应用于临床。

PDCA循环在PICU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下载:74 浏览:363

程少彬 黄秋红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PICU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PICU收治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选取医院PICU 22名护士,随机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名。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中加入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PICU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可以应用于临床。

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67 浏览:386

袁丛丽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201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心理组(3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住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心理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低于常规组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升康复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61

刘丽娇 连丽华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7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护理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采取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早期康复路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系统评价 下载:63 浏览:423

何书萍1 石静华2 罗昌韦3 李颖1 郭晓霞1 周复霞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康复路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CNKI、VIP、Wang Fang及Pub Med、the Science Dicrect、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与本研究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后,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5篇,共1 307例患者(对照组639例,试验组668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明显得到改善[SMD=0.86, 95%CI(0.70, 1.02),P<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SMD=-0.85, 95%CI(-1.21,-0.49), P<0.001],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得到有效提高[RR=1.24, 95%CI(1.12, 1.37), P<0.001],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ICU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下载:90 浏览:1133

唐冰洁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探析临床为ICU脑出血非手术患者科学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在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ICU接受的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中选择64例,遵照双色球法分作对比组、观察组各32例。对比组会实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会实行早期康复治疗。分析效果。结果:观察组脑出血患者经干预后的NIHSS分数相较对比组偏优(P<0.05),观察组脑出血患者经干预后的Barthel分数相较对比组偏高(P<0.05)。结论:临床为ICU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适宜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稳步恢复,且有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序提升。

标准化团队式早期康复护理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下载:194 浏览:1276

夏礼慧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采取标准化团队式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机械通气80例,采取抽签法分成参比组、考察组,各40例,考察组均采取标准化团队式早期康复护理,参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ICU综合征发生率、康复效果。结果:考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相比于参比组更低,有对比意义(P<0.05),考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比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团队式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当中可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

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 下载:187 浏览:1738

何凡 夏萤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20例ICU困难脱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包括呼吸肌训练、咳嗽排痰训练、胸部物理治疗等,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脱机成功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肌力量、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表明,呼吸康复治疗技术能显著提高ICU困难脱机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这些结果提示,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应作为ICU困难脱机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ICU患者谵妄预防与护理的循证研究进展 下载:61 浏览:648

逯姗姗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医疗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循证医学与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整合与分析,探讨如何依据科学证据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护理策略,对于改善ICU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关键意义。因此,深入研究ICU患者谵妄预防与护理的循证研究进展显得尤为迫切,其成果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与支持,促进ICU护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ICU患者谵妄预防与护理的循证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75 浏览:313

李赛兰 周生伙 林雁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心外科ICU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统计发生谵妄的例数,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32例,占比37. 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后疼痛、体外循环时间、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长、使用咪达唑仑是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偏高,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需结合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品管圈活动在ICU血液净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296 浏览:334

陈帝贤 侯玉玲 方化静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ICU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高磷血症、导管感染、穿刺部位渗血、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作意识、协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及净化操作技能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ICU血液净化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9 浏览:468

李赛兰 周生伙 林雁娟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心外科ICU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统计发生谵妄的例数,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32例,占比37. 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后疼痛、体外循环时间、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长、使用咪达唑仑是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偏高,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需结合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 下载:11 浏览:370

薛友儒 郭丙秀 邵慧慧 张蔚 2020年2期

摘要: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指导护理实践,为早期活动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应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同时结合半结构访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函询问卷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4和0.87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12和0.394。最终形成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一套科学、可靠、可信度较高的评价指标,能够为制订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27

胡安丰 彭晓 李婷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134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脱落4例,最终入组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实施ICU呼吸衰竭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首次床旁坐位时间、ICU停留时间、出ICU时握力、出ICU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首次床旁坐位时间、ICU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出ICU时握力、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利于改善预后。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