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闭症儿童病情特性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家长与各方人员进行有效的督促与配合,在信任的基础上,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逐渐使其对外界产生兴趣。自闭症病情分为三阶段:其一,病征初期,自闭症儿童在与人交往时,语言表达的输出同正常儿童相比差异较大。其二,病征中期,自闭症儿童不与外界接触,排斥与人沟通和接触。其三,自闭症儿童出现情绪管理失控,不良行为的问题日渐显著,对外界没有耐心。
二、音乐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一)音乐鉴赏聆听法
音乐鉴赏聆听的方式,是使自闭症儿童通过听音乐 ,接受和鉴赏音乐来平稳儿童的身心。此教学法一般适用于进行初级的自闭症儿童教授,采用音乐鉴赏聆听能够舒缓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提高与教师或同伴的互动性。尤其是一些舒缓的古典音乐,对自闭症儿童不良行为的干预有着较好的效果,甚至能够提升其语言的技能。音乐教育中有三种音乐形式,节奏激昂的正向音乐、形式低沉的负向音乐和较为中性的音乐。其中节奏较快、情绪明亮、音色有穿透里的乐曲就属于正向音乐;节奏适中、情绪平稳、音色饱和的乐曲就属于中性音乐;而节奏缓慢、情绪低郁、音色较低的乐曲就属于负向音乐。进行音乐教学时要选用与自闭症儿童当时情绪相当氛围的音乐,患儿心情高涨就播放正向音乐,情绪低落就播放负向音乐,使其融入到其情绪之中,有效干预。
(二)音乐模仿法
音乐模仿的方式,是教师在进行音乐指导时,引领自闭症儿童通过用手中的乐器或声音进行模仿行为,使其加入到音乐活动中。让自闭症儿童在听的过程中动起来,使用唱歌、乐曲模仿和互动性音乐活动等模式,对其产生多感官的训练,从听、动、触、视等方面进行音乐渗透。例如,进行简单的音乐教唱学习时,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进行激发,选择简单易学,节奏轻松的乐曲进行教学,带动自闭症儿童从音乐节奏的刺激下,跟随节奏进入活动,使其跟着音乐动起来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通过音乐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联系,同时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进行乐器选择上,应当尽量选择节奏明确的乐器,如打击乐。这种乐器音乐节奏明显,较能使自闭症儿童得到心灵额的释放,很好的纾解内心。并且从音乐规律上分析,这类乐器节奏较为规律,可以使自闭症儿童的空间感知得到训练。
(三)即兴伴奏表演法
即兴伴奏表演方式,多是音乐鉴赏与模仿式的优势集合,在进行音乐教育中常运用的一种形式。教师主要是引导自闭症儿童将自己的各种情感,通过音乐中的节奏快速、慢速、强烈、弱音进行反映。通常在使用即兴伴奏表演,通过对音乐节奏把握、乐器应用、声音训练等方面进行。例如,在进行有故事情节的音乐歌曲时,可以让自闭症儿童通过扮演曲中人物、事物等方式,使其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并不限制其动作的标准性,自由发挥其动作。并跟着音乐中的强弱对比,进行的动作的调整,如,节奏强烈时,可以做具有力量性的动作,节奏平缓时,可以做轻柔的动作。随着音乐的变化而随机应变。
(四)音乐创作法
音乐创作方法是音乐教学中最困难,并且对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最高的阶段,其具有较多的创作元素。音乐教师要在其专业的乐器上,有着较强的应用与创作能力。能够通过演奏,向自闭症儿童展现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使其能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同时,音乐教师还应当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首先要关注自闭症儿童,在进行乐器玩奏乐器时的节奏与规律,教师适时的进行配合,使能够与自闭症儿童的音乐节奏相互融合,达成很好的合作。在内进行引导时,可以通过自闭症儿童之前创作的音乐节奏,在其注意力转移时,进行适时的引入节奏,吸引其继续进行音乐活动。并且,自闭症儿童沉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较为正常的现象,这里可作为音乐节奏中的休止,无声与有声相结合。教师在进行创作教学时,还应注意对环境的塑造,自闭症儿童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很容易产生没有安全感、焦虑、紧张等情绪,所以一个稳定舒适的教学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进行音乐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一)动作感知的发展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是可以带动身体各个部分进行动作的,能够通过对乐器的演奏、音乐情境的表演、触碰活动等形式,很好的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行动能力,使其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课堂中使自闭症儿童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的教学中,运用不同曲风的歌曲,锻炼自闭症儿童的动作协调力,音符中的休止与进行的指令,可以通过停止与行走来进行,自闭症儿童跟着音乐节奏进入教室,增强其活动参与感。
(二)认知能力发展
音乐教学能够使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每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发展障碍的病症都不尽相同,有些注意力方面较弱,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其专注力,如进行节奏记忆的方式,使其专注在音乐节奏里。有些儿童动作能力差,可以培养其跟随音乐律动的能力,伴随节奏做动作。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要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活动。
(三)语言交流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音乐教学可以运用适宜的音乐活动,改善其言语交流的发展。通过听音乐节奏、唱简单歌曲和音乐律动的形式,让自闭症儿童在活动中学会技能。音乐教师可抓住上下课的机会,加入音乐,教会自闭症儿童基本的打招呼的歌、上下课歌、告别的歌等方式,引导自闭症儿童有意识的进行言语互动。并且注意,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性选择曲调,选用统一的旋律使其感到熟悉,为自闭症儿童创设舒适、安全的音乐环境。
(四)情绪控制发展
自闭症儿童在情绪控制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容易崩溃、做出怪异行为等行为。对于这种障碍较为难控制的自闭症儿童,应当由专门的特训教师进行教学。通过熟悉的教学空间和较为固定的音乐教学方式给予自闭症儿童安全的环境,并善用拥抱的形式,以消除其焦虑情绪。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教学,是当今使用最广的康复手段,通过音乐使自闭症儿童与外界建立联系。自闭症儿童的世界有着很多挑战,他们因发展障碍的原因无法同外界进行很好的沟通,这很大程度上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局限性。每一位孩子都应当受到公平的对待,无论是怎样的困难都应当积极的帮助其走向未来的广阔天地,利用音乐带他们接触外界世界,并很好的适应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音乐教育给自闭症儿童带来生活的希望,为他们的康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妮娜. 自闭症儿童分类教学中音乐康复教育的教学研究[J]. 2020(2014-6):58-58.
[2]常毅敏. 浅谈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帮助[J]. 魅力中国, 2014(26):1.
[3]惠琳. 音乐对儿童孤独症治疗的影响研究[D]. 延边大学, 2014.
[4]徐婷婷. 音乐在"自闭症"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D]. 长春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