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应当依靠生活,对幼儿的教育应当以生活为基础,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人们应该以生活化为宗旨,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利用各种资源,将教学方案变得更适合幼儿,让幼儿摆脱以往的死板教条,在幼儿园生活中能够探寻到属于自己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将幼儿教学生活化有效的进行下去。
一、幼儿园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
家长们将孩子交给幼儿园的目的就是希望幼儿园能够将孩子们培养成健康、有素养的孩子,能够为以后的小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师以生活化教学为宗旨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要清楚明白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是孩子们最大的老师,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以幼儿的身边事物为参考,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增强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为孩子们日后接受更高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并且家长和教师联起手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快乐、无忧无虑的学习,将幼儿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促进幼儿身心成长
生活化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幼儿在上课学习是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带到课堂中,实现课堂教育和生活的融合,可以让幼儿园的课堂更贴近生活。因为幼儿的各方面还不成熟,思想和成人不同,对外界事物做不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生活化课堂设计的同时,要提前了解幼儿的思想,了解幼儿做事的逻辑,只教孩子们现阶段有能力接受的知识,尽量不要将较难的知识向幼儿传授,以免幼儿无法理解接受而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降。在幼儿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同时,可以考虑到幼儿爱美的天性,以此设计美化的课堂,给幼儿一个他们喜爱的课堂环境。在满足幼儿心灵情感的同时又达到了对幼儿的教育目的,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幼儿教学生活化实施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幼儿的代入感,这对活跃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时,笔者经常创设生活情境,给予每个幼儿不同的角色,在增强幼儿代入感的同时,让他们更好地接受知识。如在教学交通安全的内容时,笔者会模拟大街上交警管理街道的情境,然后让一个幼儿扮演交警的角色,其他幼儿扮演路人,模拟出现违反交通规则时,交警是如何处理问题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让更多的幼儿知道违反交通安全的相关法律处罚,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将交通安全意识牢牢地记在心中,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树立生活化意识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同时应当树立良好的生活意识,幼儿和幼儿教师共同生活在幼儿园,从经验来看,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往往会缺乏生活意识,更多的是只具有教学意识,这样以来就丢掉了很多对幼儿的生活教育机会。幼儿园承担的不仅仅是教育好幼儿的知识,更应该教育好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日常生活为素材,筛选出更具有价值的素材来制作贴近幼儿的课堂内容,引领幼儿在生活中获得各种宝贵经验。在幼儿园建立起幼儿和教师共同生活的意识,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幼儿教师还应注重自身建立起一种拒绝捆绑的意识,在设计课堂活动的同时,幼儿教师应注意为幼儿创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让幼儿能在生活中去自己探索,亲身获得经验,不再是由教师或家长教授,让他们从自身经历中发现自己的爱好。教师和家长应当避免引导幼儿探索的方向,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幼儿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融合,真正落实幼儿教育生活化改革。
(三)加强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
生活化教学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幼儿教学时,教师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幼儿教学时,笔者会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教学幼儿认识生活中的数字时,笔者会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笔者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图片或者视频,包括国旗上的五角星、幼儿家的门牌号等,促使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学习数字。不仅如此,教师把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效联系起来,还可以让幼儿更愿意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幼儿教师应合理地将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促进常态生活化教学
幼儿教育对幼儿有着重要影响,是一个孩子养成自己习惯和思想开始的地方,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幼儿教育阶段应当把幼儿更全面的接触事物放在首位,在幼儿园的生活过程中养成独立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应当建立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联系,以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为幼儿传授知识,让幼儿在一个他们喜欢的环境和方式下完成接受教育行为。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过程中应当对每一位幼儿给予充分的关怀,清楚明白幼儿的成长特点,并根据这些差异为幼儿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促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升华。幼儿生活化教学常态化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不能够以大人的身份进行教学,以免让幼儿产生隔阂,不利于发挥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真正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改变角色,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以便幼儿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如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笔者会以幼儿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谈,通过平等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最近发生的事情,或者看待事物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则会认真倾听幼儿的语言,并在恰当的时机纠正幼儿错误的语言表达,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看来,教师只有清楚自己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幼儿教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不一样,其目的不是以提升幼儿成绩为教学目标,而是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应针对幼儿教学目标,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玫.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幼儿快乐学数学[J].华夏教师,2018(19).
[2]俞建军.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12(3).
[3]赵憬萍.浅析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8(36).
[4]戚蓓蕾.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存阅刊,2020(4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