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师幼互动问题研究
孟之君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孟之君,. 幼儿园教学中师幼互动问题研究[J].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248.
摘要: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和实现集体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大班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存在“对象缺乏平衡性、内容缺乏灵活性、语言缺乏有效性和氛围缺乏宽松性”等问题。对此,教师应该做到以公平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为前提、创新互动内容为基础、优化互动语言为关键、创设开放式的互动氛围为保障,切实改善和提高师幼互动的现状。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活动;师幼互动
DOI:10.12721/ccn.2023.157248
基金资助: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的对象缺乏平衡性

理想状态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幼儿,但在现实课堂中,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与教师实现充分的互动。开朗外向的孩子与教师互动较多多,而内向腼腆的小孩儿被关注的较少。受教师喜欢的孩子有较多的发言机会,而表现不出众的幼儿就会常常左右摇摆于参与活动的边缘。总之,实现师幼互动的对象的平衡性、全面性仍具有一定的挑战。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1]:下次认真学

语言活动课上,教师教小朋友们学习一则新的绕口令,学习了几遍过后,几乎大多数小朋友都能通过提示完整地复述了。教师向小朋友们提问了一些关于绕口令里的关键信息“绕口令里的两个小朋友是谁呀”“小芳提着什么”等,随后全班一起进行了背诵表演,全班的整体气氛非常好。然而,面对那几个一节课既没怎么开口、背得又不熟练的小朋友,老师点名并对他们说“下次认真学!”,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由以上案例引起我们的思考,那几个全程没怎么开口,背诵得也不是很流畅的幼儿,难道只是像老师说的那样,是因为这次没有认真学吗?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互动对象由一个、几个变为了几十个,平衡集体与个别幼儿的需要确实成了师幼互动的一大难题。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存在教师顾全大局但忽视个别,或者突出照顾个别幼儿而不能顾及集体周全的矛盾。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无法做到一视同仁,这是有违教育公平性的一种体现。每一个幼儿都享有被关注的权利,都是需要被关注和爱护的主体。短期来看,并不会给幼儿带来明显的影响,但是长久的互动缺失,会使得师幼关系变得消极被动,甚至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互动的内容缺乏灵活性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主要围绕预设知识逻辑的获得,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往往从活动的计划者和操控者角度出发,将幼儿当做预设活动内容的接受者和附和者。因此,教师忽视创新的重要性,没有把握及时互动的价值,不能有效地针对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做有效互动,错过了幼儿的主体生成,从而也降低了教学质量。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2]:画小鱼还是画黄瓜

刚走进美术活动室,大一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被一幅颜色鲜艳的国画所吸引:上面画着两根翠绿的黄瓜。这时,老师迫切的安排小朋友们坐好,并对小朋友们说“猜猜今天我们画什么?今天我们用小圆圈来画可爱的小鱼”。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好多小朋友都在纸盘上画着两串绿色的小圆圈,老师就问其中一个小朋友:“你为什么没有画小鱼呀,你画的是什么?”小朋友回答:“黄瓜”,老师答道:“哦,你是看到那幅国画里画的黄瓜了吧。”上述案例反映了大多数教师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有关集体活动内容的安排与选择。案例中,当小朋友们第一次被那幅画着黄瓜的作品所吸引的时候,教师选择了回避性的互动,按照原教学计划开展活动;当发现很多小朋友选择描摹黄瓜的形状而没有画小鱼的时候,教师也只是给予了较低的关注和浅显的交谈。显然,集体教学活动中,真正由幼儿为主体发起的互动较少,教师控制着整个活动,缺少与幼儿有效互动的敏感性,师幼互动的内容固执于遵守教学计划,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二、解决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问题的对策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是前提

幼儿发展充分体现着个体差异性,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教育者有责任认真对待每一位与众不同的幼儿,真正保障每一位幼儿所受教育的公平性。教师就要客观分析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了解幼儿的心灵世界和家庭背景,只有做到充分地亲近与了解,才能有适切的关爱与互动。

1、要客观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即在每一个年龄成长阶段里,不同幼儿在某方面的成长需求和发展速度都可能处于不同水平。因此,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了解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顾及到每位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始终做到以幼儿为中心,实现幼儿、教师和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互动。

2、要掌握个别谈话的交流技巧

在尼尔的经典著作《夏山学校》中,多次提到了一个非常充满教育智慧的做法———个别谈话。正所谓,教育有法可循,但是没有固定之法。个别谈话是一种能加强教师与幼儿面对面的心理接触和感情联系的纽带,是教师与幼儿心灵沟通的桥梁,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教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个老师对应多个孩子的师幼互动模式,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互动对象不平衡的问题。对此,个别谈话就成为集体教学的有效辅助,能让教师加深对幼儿的了解,也让每个幼儿拥有与教师亲密交流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细微的变化,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能灵活把握与个别幼儿谈话的场合与方式,努力做到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

(二)创新互动内容是基础

1、要正视课程创生的价值

在集体教学活动当中,师幼互动的内容主要依附于课程的内容。对于课程的内容有两种划分: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活动时,能逐渐发现并探索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就像冰山逐渐浮出海面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互动资源,它并不是预设内容的对立面。因此,没有采纳预设内容也并不代表活动无效,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创生理念,能够接受创生与预设的交融和补充,正视课程创生的价值。

2、要利用工作坊提高教师课程创生能力

工作坊是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在工作坊中教师们可以进行教学研讨和备课,针对模糊的、存在疑点的课程创生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不断优化课程创生的实践过程,切实提高教师课程创生的能力水平。组织教师在工作坊中一起学习和探讨有关课程创生的相关书籍和视频资料,进而将扎实的课程创生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通过实践、交流和再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创生能力。

(三)优化互动语言是关键

1、精心设问,提高提问的准确性

语言互动是师幼互动的桥梁,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促进师幼的高效互动。所以,教师在发问前要精心准备。第一,要以幼儿的生活实践经验为背景,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问题的表述要清晰。第二,要选择新颖的、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问题,开拓幼儿的思维。第三,要有针对性和多层次性,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等级水平的问题。

2、优化应答,保障交流的完整性

教师的回应,对幼儿来说是最有效的反馈。教师机械的重复幼儿的答案和未经思考的应和,就是一种浪费教育资源的表现。所以,教师要不断优化对幼儿的每一次回应,建设积极、完整的语言交流模式。第一,要用正向的语言回应幼儿的问题,给予幼儿肯定和进一步的期待。第二,要学会适时追问,让幼儿有反思和补充的时间,让提问环节变成自由的对话环节。第三,教师的回应语言应该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和认知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晗.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互动无痕的策略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22,(4):3-6.

[2]贾淑彦.教师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6):4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