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美术课作为现代幼儿教育中的一门重点科目不仅能使学生在幼儿阶段形成良好的审美观,还能有效激发幼儿对各类事物的好奇心。合理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可以将现代美术教学课程中的趣味性、科学性、基础性和艺术性完美发挥,从而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一、美术游戏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原则
(一)必要性原则
若想将游戏合理运用到美术课堂当中则需要美术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合理设计游戏步骤在游戏中适当添加教学元素使二者紧密联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游戏充分发挥应用的作用进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在美术游戏化教学开始之前需要美术教师将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情况相结合并进行综合性考虑,选择正确的游戏开展方式以及游戏内容,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体验美术的魅力。
(二)科学性原则
在美术游戏内容设计过程中必须将基本教学任务全部融入到游戏环节当中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具体游戏细节设计时不能脱离美术教学任务使教学方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尊重教学科学化教学特点使学生在互动中了解美术游戏不单单只是为了快乐,而更重要的是承载美术元素传授学生美术知识。
(三)拓展性原则
游戏化美术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师生互动充分提高学生的课程积极性,故而需要美术教师在适合的游戏环节将教学内容渗透给学生,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适当拓展相关科学知识,使学生不局限于基础美术课程学习,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带学生了解国内外著名画家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等知识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中提高自我知识水平、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巧妙设计游戏环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运用岩画主题教学的多样性充分学习美术以外关于建筑、动物、狩猎等方面的知识扩展学习,如表1所示[1]。
表 1 岩画分类
(四)适合性原则
教师在美术游戏设计时要对学生心理、身心状态以及年龄等信息充分掌握,从而使美术游戏设计更加合理提升游戏实践效果。因此,美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设计不同游戏内容,合理控制游戏难度避免游戏内容超出学生能力范围使整体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应在教学中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促使学生更好掌握美术知识。
二、陶行知思想下美术课程游戏设计教学策略
(一)激发美术游戏兴趣
增加儿童在美术游戏过程中的互动,使学生充分体验美术游戏带来的快乐,同时学习美术知识使儿童对现代美术形象思维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儿童动手动脑以及观察能力促进儿童美术思维全方位发展,并鼓励儿童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进行美术创作增强儿童美感体验重视儿童艺术情趣以及审美思想的培养。例如,在美术课堂上将一片叶子随意摆放在桌子上作为绘画素材,不设置任何主题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他们可以随意发挥将叶子作为一只小鸭子、小怪兽、小鱼儿等随意创作。孩子们为叶子上添加嘴巴、鼻子、眼睛、蓝天白云等美术元素各有特色,没多久一幅幅七彩斑斓的画卷便呈现在眼前,丰富多样的游戏过程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欢乐。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将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如易拉罐、火柴盒、饮料瓶、纽扣等多种多样的几何图形作为教具运用到美术课堂当中,让儿童们在课桌上随意摆放变化位置形成新的教学立体图案,从而将注入教学模式改为引导教学使儿童绘画思想充分表达,从而激发儿童对美术游戏的兴趣提升自我美术思想表现中的成就感。
(二)挖掘美术游戏创新潜质
很多儿童思维独特、好奇心强作为现代美术教育应该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加以引导启发,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同时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在日常美术课堂当中尽量不设固定主题在孩子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创新美术游戏方法,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画面构图组织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儿童形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我的一位幼师朋友在一次美术游戏活动中让小朋友们在家中收集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并让他们带来幼儿园随意玩耍,有的小朋友将一些纸球塞入瓶口有的则是将积木小玩具放进瓶子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有些思想丰富的儿童将彩色各异的玻璃球放进瓶子并在周围装饰星星玩具,从而得到一个精美独特的艺术品。孩子们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用画笔将其完整描绘出来,在练习美术技巧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审美思维。
(三)增强幼儿美术游戏自信心
应当给予每位幼儿正面积极的评价,从而完美发挥教育作用。幼儿的家庭背景、教育、遗传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很多小朋友的综合能力和性格特点也都略有不同因此不能使用统一标准来评价不同幼儿的作品,要尽可能做纵向比较。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此类情况,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兴高采烈跑到你面前绘声绘色讲述自己的创作思想,这时他们更希望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而不是指正作品缺点。“教育的意义不仅限于知识传授而是在于鼓舞、激励和唤醒。”这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名言。伴随美术游戏过程给予鼓励与积极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予以适当指引与教导从而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比如让孩子们通过电脑绘画游戏进行科幻画教学,有些孩子一口气画了4架不同类型的飞船不仅如此还将自己画到飞船中参与驾驶,而有些孩子什么也没画出来有些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引导将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并让他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达到思维共享、互相学习的教学目的[2]。
(四)提高美术游戏创作能力
当孩子们从每次美术游戏中学习了基础绘画技巧和知识之后,便会使对美术的态度由恐惧变为喜欢。设计内容丰富、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的美术游戏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使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在快乐中提高自我的创作能力。采用互动式双向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儿童潜能、提高儿童自身素质。例如在图案中进行绘画补色、添加创意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色感从而使他们在日常平时绘画练习中更好进行颜色搭配以及构图绘制。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课堂美术游戏设计,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还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美术游戏的精心设计使儿童在日常学习中体验美术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构建高质量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崔福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22,(10):168-169.
[2]王艳梅.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