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等特征,对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神经内科护士管理中,对传统的护理管理手段进行创新。采用了分层级护理模式,最终结果发现该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整体能力,取得预期目的,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神经内科的19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0.8±4.6)岁,平均工作时间为(7.4±1.9)年。同时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为:(1)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前(2017年8月-2018年8月)患者260例,男163例,女97例,平均年龄(61.8±7.3)岁。(2)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患者260例,男158例,女102例,平均年龄(62.3±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我院于2018年9月开始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基本内容包括:
(1)确定层次岗位职责情况。根据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层级划分确定相应的职责:①护士长职责。统筹安排科室内的护理工作,并关注护理工作质量,定期参与护理人员的指导培训;深入落实三级查房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方案能够顺利落实,保证科室护理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②组长岗位职责。负责科室内护理人员协调管理工作,协助护士长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如护理质量考核培训等,并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护理人员进行后期培训。③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认真服从护士长的调配,随时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各种护理突发事件;为制定护理方案提出建议,并严格遵照护理技术规范完成工作。
(2)护理人员排班模式设计。采用八小时工作制度,调整护理人员的上班事件,并实施弹性排班模式;为了能够有效分离病区,将整个科室内的护理人员细分为若干个大组,并分别由组长带领。护理人员的日班工作时间为8:00-26:00,晚班时间为15:30-22:30,夜班为22:00-次日早上8:00,护理人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科室患者的护理工作;但是针对科室护理任务的高峰期,需要增加护理人员的上班频率,避免出现护理质量问题;对于危重患者,应该进一步提高巡视频次,避免风险发生。
1.3观察指标
采用文献[1]所介绍的方法评价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以t值、x2值检查差异,P<0.05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通过比较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前后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发现实施后的整体工作质量更满意,实施前后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资料见表1。
表 1 护理工作质量(x̄±s)
同时在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后,发现实施后本科室的护理投诉率等显著下降(P<0.05),资料见表2。
表 2 护理质量结果
3.讨论
神经内科收治的疑难重症患者数量多,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讲好,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在传统的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手段缺乏针对性,并且也没有详细划分护理人员责任,导致人为因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频发,护理质量不满意。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神经内科对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将分层级护理模式应用到临床上,最终结果研究证明,该护理方法具有满意的效果根据表1、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后,我院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并且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等显著下降(P<0.05),均证明该护理管理方法具有满意效果。
根据我院实践经验证明,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中,采用分层级护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该护理管理模式对现有的护理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使护理人员能够在自身的工作职责之内开展工作,并且这种责任到人的方法,能够充分激发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发现工作中的问题[2]。同时,所采用的灵活排班模式,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得到充分休息,并针对可能出现护理隐患的情况作出调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中,采用分层级护理模式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推动护理模式的变革,所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菊.医院神经内科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5):89-90.
[2]章金玉.分层级中医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中的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