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内驱力和家庭动力学的概述
学习内驱力的构成
1978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有关学习内驱力[1]的概念和结构,它影响学业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变量,学习驱动力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即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弄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认知内驱力同学习的关系是互惠的,认识内驱力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又转而增强内驱力。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生个体的那种要求自己圆满完成学业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长者(家长或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成绩提高的一种需要。
2、家庭动力学
家庭动力学的研究起始于 1950年左右, 在国外已经有近 50年的历史。 家庭动力被定义为家庭成员相互作用的独特方式[2];家庭动力学是一门研究家庭内部的心理过程、行为、沟通以及家庭和外部环境间交互作用的一个学术领域。在海德堡流派的的系统家庭动力学理论中,家庭动力系统以7 个反映家庭认知、情绪和互动行为特征的维度来进行衡量的,分别是系统逻辑、个性化、家庭气氛、疾病观念、关系控制、关系现实以及时间组织。
二、调查分析
1、工具和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根据奥苏贝尔学习成就动机理论的三个维度结合家庭动力学部分维度[3]自主设计量表。从茂名市某直属中学高二级抽取三个层次的班级作为抽样调查样本,调查回收答卷179份,有效答卷167份。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本次调查的对象年龄集中在17-18岁之间,实验班学生占比37.7%,重点班学生占38.3,平行班占24%。
2.2 研究对象的学习现状和特点
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实验班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重点班的学习主动性次之,平行班的学习主动性较弱。从调查和班主任访谈的结果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目标较为明确,提高自我内驱力对实验班和重点班的学生作用较为明显。平行班的学生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学习内驱力以认知内驱力为主、附属内驱力次之。此外,研究对象还有以下特点:
2.2.1学习目的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调查显示,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考更好的大学,方便将来就业”占60.67%,“科学知识很有趣,学习能让我更优秀”占22.47%,“为了建设祖国”占了10%。
2.2.2 自我效能感较低
在“很少担忧自己不能取得理想成绩”选项中,有33%的同学认为不太符合,“无论成绩好坏,都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此类选项中,有43%的同学认为“不太符合”。这与平时班主任的访谈中观察的现象基本一致。不少同学感觉在学习的过程中,明明已经很努力但学习成绩进步得很慢,继而出现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差。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某一科目的信心。
2.3 学习内驱力的构成
将调查表格学习内驱力的三个维度表1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比例是第一位,占比60.67%和24.4%,附属内驱力占比39.33%、8%。认知内驱力占的比例为29.2%。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学习受三种内驱力的影响,其中附属内驱力对学生的作用最大,而认知内驱力的作用最小。
2.4 家庭动力对学习内驱力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受父母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会趋同于父母的模式。父母的示范作用也决定了孩子自我效能的强度以及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的强度。
从学习内驱力的三个维度来看,家庭气氛越轻松、愉快、平等,学生从父母得到的支持越多,认知内驱力的作用越强;自我提高内驱力方面,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以及父母的示范作用会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发展。亲子关系的状态以及父母的价值观对附属内驱力的影响最为直接,亲子间存在良性互动,学生的附属内驱力作用强。
三、在家庭教育中的采取的对策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在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习内驱力中的三个维度都与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既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同是也需要家庭教育的熏陶。
3.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模式,对于促进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可以给孩子在心理上提供充足的支持资源,也有利于抗压能力的提高。
首先,平时家庭成员之间要做到多沟通、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沟通向孩子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善于倾听。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以倾听代替训斥,帮助孩子走出学习的困惑。
3.2正确定位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学习内驱力的一个因素。家长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对孩子的期待会影响孩子对学习价值的理解。家长在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定位孩子,不要为孩子做超出他能力的规划,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
首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身要有正确地价值观,学习目的切忌过于功利,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充分认识孩子的能力,理性地看待孩子成绩的起伏变化,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多鼓励多支持,切忌盲目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盲目的攀比往往会增加孩子的挫败感,减弱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3.3树立榜样,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往往会复刻家长的行为和认知模式,家长自己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等方面都是孩子学习榜样。孩子对学习的认知,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往往来源于家长自身在这些方面的特质。作为家长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是在情绪管理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自我提升。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我们常常见到一个心态健康而且能积极面对困难的孩子,他通常都会有一个对生活对工作充满热忱的家长。所以,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内驱力,除了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施佩,提升学习内驱力的“3F”指导模式构建与实践,中小学班主任,2021年,(08)
[2]李惠,赵旭东,几种测量家庭动力特征的量表评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年 第21卷 第2期
[3]徐佳,赵旭东,初中生不同自尊水平的社会人口学和系统家庭动力学相关因素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 2019 Vol.3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