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泌尿科膀胱癌较常见,其是一种膀胱恶性肿瘤,该病与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在50岁以上男性群体中多发,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由于对手术及疾病缺乏认知,难免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术后也可能会出现肠梗阻、吻合口漏尿等并发症。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强调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提前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加以总结,有效规避,保障患者术后安全。本次实验以分组对比研究形式证实老年膀胱癌患者中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性。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自2018年1月-2021年6月,实验对象为146例老年膀胱癌患者。分组方式:随机化分组法。组别呈现: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数量一致。对照组男性65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60-82岁,平均(71.34±2.81)岁。观察组男女性别之比为67:6;年龄最小61岁,年龄最大81岁,中间值(71.23±2.65)岁。两组基础信息保持一致(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从用药、饮食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指导,提示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实施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如下:①术前:在手术开始之前,把一系列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还要以成功病例激励患者,使其树立自信,加强配合。②术后:提醒患者于术后2d清洗膀胱,对引流液性质、情况进行观察,明确术后漏尿原因及相关风险,加以预防;严格核查导尿管位置,使用镇痛剂,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加强病房巡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恶心、腹胀情况,分析原因,查看是否与肠梗阻有关,尽早预防,以免患者的脏器功能及日常排便受到影响;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建议其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还要提醒其适当运动,预防腹胀,减轻腹胀所致的痛苦。
1.3观察指标
①情绪状态:评价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SAS标准50分,划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SDS标准53分,划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以上。分值越高,越焦虑、抑郁。
②并发症:统计肠梗阻、吻合口漏尿、营养失调、应激性溃疡发生例数。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工具(SPSS23.0)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情绪状态)、计数资料(并发症)显示形式分别为(x̄±s)、(n,%),验证方式各自为t、。P<0.05为数据之间差异性标志。
2结果
2.1两组情绪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情绪状态比较(x̄±s,分)
*表示同组护理前后比较P<0.05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讨论
当前,在老年膀胱癌治疗中腹腔镜应用普遍,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增强手术效果,但患者仍可能受引流管影响或者因护理操作不当出现并发症。加之,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对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创伤等不耐受,以至于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长时间住院难免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对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强调在术前、术后提前预知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加以干预,降低各类风险、并发症发生概率,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健康和安全[3]。该背景下,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这对其术后康复非常有帮助。结果显示,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74%)比对照组(13.70%)低(P<0.05),提示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实施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还能够控制并发症。
综上,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适用于老年膀胱癌术后患者,这一护理模式有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备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莺,季瑛,殷秋萍.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4):336-338.
[2]叶述英,崔曙.膀胱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25(3):361-364.
[3]王婷婷,尹群,王春樱.预防性围术期干预联合胃肠综合训练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1):55-57.
作者简介:陈昌珍(1976-),女,籍贯:四川成都,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泌尿外科相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