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为女性常见疾病,好发于青、中年女性。乳腺良性肿瘤对患者日常生活无较大影响,但乳腺恶性肿瘤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积极采取措施治疗。研究报道,近年来我国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上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1]。因此,尽早采取诊断方式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良恶性性质鉴别为改善患者预后关键,本次研究,即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1月我院45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对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5例乳腺肿瘤患者,年龄25~74岁,平均(49.54±2.05)岁。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均经乳房触诊、磁共振成像等确诊为乳腺肿瘤。(2)患者均存在乳腺肿块,伴有不同程度乳腺疼痛。(3)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者。(2)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3)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4)已明确为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仪器与方法
所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用我院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5Hz,指导患者仰卧于检测台上,使双乳充分暴露,于患者乳腺皮肤处涂抹耦合剂后将探头直接放置患者乳腺上皮表面,以乳腺边缘向乳头行轮辐状连续扫描,将乳头作为中心,应用时钟定位法定位肿块位置,在彩色多勒普血流显象辅助下观察患者乳腺肿块具体血流情况,依据患者实际病灶情况进行增益、深度与聚焦部位调节,最大程度提升二维图像显示效果,同时再对彩色标尺、彩色增益,取样框进行调整,保障肿瘤血流呈现出最佳效果。在二维超声辅助下,对肿块边界、大小、形态与位置、回声情况予以观察,通过彩色多勒普超声观察血流分布、血管形态与血流信号等情况。
1.3.2血流分型标准
依据Adler半定量法,对患者肿瘤内部血管分布与丰富情况有效分级,标准如下。0级:肿瘤病灶未见血流信号。Ⅰ级:肿瘤病灶内可见少量血流,可见≤2处血管低于1mm的点状血管。Ⅱ级:肿瘤病灶内存在少许血流,能观察有一条超过肿瘤半径的血管直床病灶。Ⅲ级:肿瘤病灶内血流量较为丰富,能观察到超过5条的点状血管。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检查结果。包括良、恶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理确诊结果。
(2)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征。
1.5 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 )、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检查结果比较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良、恶性鉴别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检查结果比较(n,%)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良性肿瘤超声图像显示多表现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平整,边界清晰,可见明显包膜,内部呈现出低回声,回声均匀;恶性肿瘤图像显示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边界模糊,周边有明显血流信号、内部回声错杂不均匀,且可见皮肤浸润征象。
3 讨论
本次研究,对我院乳腺肿瘤患者应用到彩色多勒普超声进行良恶性性质鉴别,观察鉴定结果发现,其与病理组织鉴别结果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彩色多勒普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准确性较高。对其进行分析。超声诊断为临床诊断肿瘤常用方式,常规二维超声与彩色多勒普超声均能直接观察肿瘤病灶情况,对肿瘤部位的形态大小与血流、内部回声等情况均能详细观察出,诊断价值较高[2]。
纵观临床鉴别乳腺肿瘤疾病的良恶性主要以肿瘤新生血管为依据,肿瘤内部血管数量不断增多会致使肿瘤内部与周边出现血流信号,应用彩色多勒普超声检查时,则依据这一特征进行乳腺良、恶性性质鉴别。观察本次研究中影像学特征可知,良性肿瘤超声图像多表现出圆形或椭圆形形状,表面光滑平整,边界清晰。分析其原因多为肿瘤缓慢生长中压迫周边组织相关,继而出现包膜回声,且血管形态较单一,管腔狭窄,因此内部一般不存在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表面粗糙,边界模糊,周边有明显血流信号、内部回声错杂不均匀,皮肤出现浸润征,因此,依据这一特征亦能较好鉴别患者肿瘤良恶性。
综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明确患者肿瘤性质,有助于临床医师依据诊断结果针对性予以治疗方案干预,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建平,韦长元,杨伟萍等.青年女性乳腺癌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004):263-267.
[2]马婷,李军.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 000(011):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