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汪体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汪体和,.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J]. 神经科学研究,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439.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分组方式选取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2例。给予参照组全身麻醉,给予研究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麻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对比,研究组明显偏高(P<0.05);与参照组VAS评分、MAP、PETCO2和心率指标相比,研究组明显偏低(P<0.05)。 结论 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够显著提升麻醉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股骨颈骨折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439
基金资助: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多发群体为老年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生率在近些年来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股骨颈骨折这一病症的长期影响之下,患者极有可能会出现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肢深静脉炎以及各项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性并发症[1]。麻醉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为提升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次研究主要就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分组方式选取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2例。参照组有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52.67±5.12)岁;研究组有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52.21±5.77)岁。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标准

①以患者各项临床表现为基础,判定其与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未有麻醉禁忌症;③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本次实验知情且签署了相关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

①患者同时具有脊髓多发硬化症、脊柱畸形、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外伤等症状;②患者具有肝肾功能异常、心肺功能障碍等严重性内外科疾病。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为患者展开麻醉诱导,在患者肌肉松弛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常规机械通气,在手术过程中选取七氟烷(生产厂商: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267),给予患者吸入处理,同时选取芬太尼(生产厂商:宜昌人福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8)和维库溴铵(生产厂商:宜昌人福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079)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间断性补充,以此维持患者处于良好的麻醉和肌肉松弛状态。

1.2.2研究组

该组患者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两点阻滞法,先对患者展开腰丛阻滞,再展开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定位以后对确定好的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应用仪器为神经刺激仪,将电流参数设置为1mA,将电流参数设置为2Hz,和穿刺针联系在一起。在穿刺针释放出电流并同时相对应的肌群产生收缩以后,需要对电流进行调整,将其参数设置为0.2-0.3mA,倘若肌群仍然存在收缩现象则证明注药点已经到达,取脑脊液脊两点,将0.45%罗哌卡因注射液20ml(生产厂商:宜昌人福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636)分别注射进去。

1.3观察指标

通过Bromage肌肉松弛法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包括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时间越短麻醉效果越好;通过VAS视觉模糊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情况,VAS评分越低代表疼痛程度越低[2];评估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MAP、PETCO2和心率指标,波动越小代表患者麻醉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通过(x̄±s)描述,展开t检验,当两组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时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肌松和疼痛指标变化情况

研究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7.57±2.13)s和(8.57±2.13)s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5±2.02)s和(8.13±2.68)s且(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和术中循环变化情况

研究组的VAS评分为(2.13±0.65)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的(3.32±0.42)分且(P<0.05);研究组的MAP、PETCO2和心率分别为(8.13±1.13)kPa、(33.13±6.57)mmHg和(103±7)次/min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9.02±1.35)kPa、(36.79±6.24)mmHg和(110±7)次/min且(P<0.05)。,

2.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研究组52例患者显效有37例,缓解有12例,无效有3例,麻醉总有效率为94.23%;参照组52例患者显效有20例,缓解有19例,无效有13例,麻醉总有效率为75.00%;与参照组麻醉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偏高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发生毒性反应患者有1例,发生寒颤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参照组发生呼吸抑制有2例,发生毒性反应患者有3例,发生寒颤患者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研究组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重,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成为十分严肃和重要的社会问题。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和滋养血管孔密布于股骨颈上区。

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畸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以及患侧大粗隆升高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均产生了巨大影响。股骨颈骨折患者大多具有心肺功能较差,年龄偏大等特点,全身麻醉容易致使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加,容易导致各种治疗风险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够能够对神经阻滞情况下不良反应的发生产生良好的预防和避免作用,临床疗效更高,更有助于为患者的麻醉和治疗安全提供保障[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参照组麻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对比,研究组明显偏高(P<0.05);与参照组VAS评分、MAP、PETCO2和心率指标相比,研究组明显偏低(P<0.05)。说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麻醉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够显著提升麻醉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谷永浩, 陈晶, 齐杰, et al.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麻醉效果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128-129.

[2] 秦倩.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比较[J]. 临床研究, 2017,27(06):111-113.

[3] 于素丽, 张智勇, 张立涛, et al. 后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探讨[J]. 贵州医药,2018,40(3):54-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