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社区计划免疫是最为简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也是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免疫计划接种率反应率反映了社区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免疫工作的工作质量[1]。我省高度重视计划免疫工作,积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形成群体免疫,预防、减少传染病发生,为儿童健康提供保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计划计划免疫对儿童预防保健的作用,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该社区进行计划免疫的300例适龄儿童,其年龄为出生24h-4岁,男162例、女138例。所有儿童均在小区居住,其中不包括流动儿童。
1.2 方法
对所有儿童给予计划免疫,结合儿童的年龄及既往接种情况给予疫苗接种。出生24h的儿童给予第一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1月龄时给予第二针乙肝疫苗接种;2月龄时给予首次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3月龄时给予第二次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及首次百白破疫苗接种;4月龄时给予第三次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及第二次百白破疫苗接种;5月龄时给予第三次百白破疫苗接种;6月龄时给予第三针乙肝疫苗;8个月时给予麻风疫苗;1.5-2岁时给予百白破加强接种;4岁再次给予脊髓灰质炎疫苗[2]。严格按照接种流程规范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儿童完成计划免疫率,观察接种后儿童的流脑、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乙肝等传染病发病情况。
2、结果
300例儿童均顺利完成计划免疫,接种率100.00%。随访1-2年,所有儿童未见流脑、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乙肝等传染病发病。
3、讨论
3.1 社区计划免疫是儿童预防保健的重要措施
社区计划免疫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具有重要地位。依据本省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有计划、规范、科学地利用相应生物制品,对适龄儿童进行免疫接种。社区计划免疫是客可防、可控的传染病最为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控制措施。当前我国常规免疫疫苗种类不断增加,以往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引起儿童死亡的传染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猩红热、百日咳、白喉、麻疹等传染病发病率显著降低,本地无脊髓灰质炎。本次研究对300例儿童按照计划给予疫苗接种后,随访1-2年所有儿童未见流脑、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乙肝等传染病发病,可见社区计划免疫有助于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这对确保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儿童身心健康提供保障[3]。
3.2 当前社区计划免疫面临的挑战
社区计划免疫面临较多挑战,造成儿童的计划免疫无法顺利进行,具体如下。第一,城乡及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经济收入高低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具有一定影响,城市儿童的接种率高于乡村儿童接种率,高收入地区的儿童接种率高于低收入地区的儿童接种率。第二,防保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工作人员报酬低,待遇相对较差,这造成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难以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培训开展不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及相应操作技能,这些都对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4]。第三,家长对计划免疫知晓率不高,家长缺乏对计划免疫的认知,不了解进行预防接种的重要作用,不了解接种地点及时间,不熟悉接种禁忌及副反应等;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原因、疏忽等而造成未能及时带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第四,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社区不能及时掌握新生儿、流动儿童动态,这造成计划免疫工作开展不够及时,防保人员不能提供跟踪免疫服务,未能提供上门服务,流动儿童流动性强,地区之间缺乏衔接,这些都造成流动儿童的接种率不高[5]。
3.3 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系统管理
第一,提供一站式计划免疫服务。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了解预防保健流程,还要掌握计划免疫流程,对前来进行接种的儿童要具备安排体检或保健服务的能力,同时要具备对前来保健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的能力,同时对下次体检、接种进行预约登记。
第二,制定儿童计划免疫及保健手册。在一本手册上整合儿童保健内容及计划免疫记录,由家长保管手册,每次儿童进行免疫接种以及体检时都将相关内容记录在手册上,从而方便家长携带,为医生查看提供便利,方便统一管理。手册中还可以纳入儿童不同发育时期的育儿知识、注意事项等,从而帮助家长掌握计划免疫及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提高其携带儿童参与儿童保健的积极性[6]。
第三,跟踪式宣传教育。对家长进行跟踪式宣教,询问家长对计划免疫的不解及担心,详细进行解释,多形式、多途径进行宣传教育,从而促使家长正确认识儿童计划免疫及保健,提高其主动参与各种计划免疫的积极性。
第四,儿童计划免疫及预防保健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对流动儿童及新生儿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完善,掌握其动态信息,建立个人电子档案,积极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计划免疫及预防保健的工作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接种对象的管理,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将其纳入常驻儿童管理模式中。要加大对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从而促使家长理解、重视预防接种,从而提高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率[7]。
综上所述,计划免疫是儿童预防保健的重要措施,可减少、预防儿童传染病爆发、流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计划免疫及预防保健的工作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接种对象的管理,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将其纳入常驻儿童管理模式中。要加大对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从而促使家长理解、重视预防接种,从而提高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率。
参考文献:
[1]瞿宇晋,田亚林,宋昉, 等.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不良反应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4):308-313.
[2]范铎基,陈俊良,孙杨青, 等.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0,24(2):241-244.
[1]赵飞,阳琳,吴成秋, 等.衡阳市学龄前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与需求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6):719-721.
[4]姜威.2016—2018年辽源市0~6岁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47(4):60-64.
[5]余敏,谭小金,林烜, 等.社区护理小组在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7):102-103.
[6]喻文雅,李怡秋,陈慧英, 等.1952-2018年石家庄市麻疹流行趋势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8):1352-1355.
[7]崔俊华.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0):345.